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子宫 > > 北京海淀: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北京海淀: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发布:2019-05-19 06:13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原标题:海淀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海淀区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商家延长夜间营业时间。5月13日,

  原标题:海淀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海淀区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商家延长夜间营业时间。5月13日,《海淀区提升消费能级提高生活品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发布,提出开展科技消费头雁行动、“+文化”消费腾飞行动、夜间经济点亮行动、构建信用奖惩体系等27条措施,力争到2021年,实现总消费规模达1万亿元的目标。

  图书馆等设施率先延长开放时间

  据海淀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很多商业企业晚上10点钟关门,到了晚9点,服务人员就开始催促客人买单,要下班了。夜间经济点亮行动最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将出台夜间经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核心商圈、交通枢纽、加油站、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等重点地区周边的商场、超市企业,主动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支持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建设,营造暖意十足的城市氛围。

  同时率先推动海淀区属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公园等文体旅游设施,延长夜间开放时间,举办各类夜间活动,带动一批文化沙龙、电影院、美术馆、剧院、24小时阅读空间发展,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推动海淀夜间经营商店安全认证和夜间健康文化品牌自愿认证,提高夜间消费安全性。

  另外,制定“一街一品”计划,打造一批夜间消费热点区域。比如食宝街(西客站店)、上地商街、西三旗公元99阳光餐饮街、万寿寺文化步行街、北太平庄电影展览展示区、龙徽葡萄酒文化创意园等一批自然环境特色型、历史文化特色型、购物消费综合型特色街区。

  还将适当调整公交线路,研究开通一批夜间交通微循环线路,满足重点商圈和居民区的夜间出行需求。

  社区8项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

  针对城市居民反映比较多的早餐难、买菜难等问题,生活性服务业提质行动将实现社区商业e中心街镇全覆盖,推动一批商业e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现有商业中心。

  据介绍,目前超市发等大型连锁企业已经深入各个社区布点,生鲜产品,从贫困地区运来的土特产等在社区进行销售,打造社区居民高品质的“身边菜市场”。

  同时在社区大力推动家庭服务站点建设,发展社区便利店、无人超市等新型模式,形成8项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的供应保障体系。拓展便民菜店、便利店等服务网点综合服务功能,在店内推行早餐搭载、日常修理、代收快递、家政服务等便利服务内容,丰富一站式生活场景。

  完善北部地区便民服务功能,以社区为单位,补充回迁安置房基本便民服务配套。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及多元方式建设托育服务机构,建设一批社区幼儿托管点,选取适当园所开展“托幼一体化”试点,满足居民幼儿照护需求。

  三年实现总消费规模达1万亿元目标

  海淀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海淀区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以及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带来的强劲发展活力,海淀区服务性消费增长迅速,科技、教育、金融、文化等几个方面成为拉动海淀区服务消费的主要动力。

  海淀区总消费和服务消费规模始终保持全市领先,且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全区市场总消费达到6947.7亿元,同比增长10.8%,比全市高3.4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的27.3%,其中服务消费4607.6亿元,同比增长16.4%,比全市高4.6个百分点,占全市服务消费的33.7%,占总消费比重的66.3%,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呈两位数增长,并在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引擎”。

  此次出台的《行动计划》,提出开展科技消费头雁行动、“+文化”消费腾飞行动、夜间经济点亮行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行动、国际消费区打造行动、中关村大街创新服务消费走廊升级工程、构建信用奖惩体系等27条措施。

  其中,科技消费头雁行动将出台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鼓励“刷脸支付”等一批消费领域深度场景应用,实现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高品质科技消费产品大规模覆盖和常态化应用。教育消费金名片行动将实施海淀教育对外开放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成有海淀特色的“中西合璧式”国际教育供给体系。“+文化”消费腾飞行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厂房、老社区、老校区、老建筑改造,打造文化特色街区、文化特色小镇等文化消费集聚区。国际消费区打造行动将积极申请“海关保税综合监管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体验店、线下提货店,推动驻区企业跨境电商业务板块落地等。

  力争到2021年,基本形成与新型城市形态相匹配的消费生态,让百姓“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实现总消费规模达1万亿元的目标,在全市占比达到30%左右。

  新京报记者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