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 董峻)国内27名专家日前联合发出《提高中国耕地质量倡议书》,提出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和测土配方施肥,尽量减少化肥用量,改善耕地质量从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这些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及全国16个省份农业研究机构。倡议书显示,全国七成农田是中低产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2%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2.5%至4.5%的水平。
耕地“亚健康”现状呼唤提升地力
“我国过去30多年化肥尤其化学氮肥施用太多,以致土壤出现了诸如土壤酸化、养分不平衡供应、土壤生物活性下降等问题。”倡议书发起人之一、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沈其荣说,“另一方面,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当前只有35%左右,与世界45%左右的水平差距较大。”
目前我国化肥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1/3,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消费第一大国。过量偏施化肥既浪费资源,又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科学家发现,长期单施氮肥,不仅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的理化性状以及微生物群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还使作物病虫害增多,增大农业生态环境的潜在污染。
“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肥料投入主要靠有机肥料,60年代至80年代有机无机肥料投入并驾齐驱,那个时候产量尽管不是最高,但土壤还是比较健康的。”沈其荣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大量的化肥投入为我国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导致高产和健康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被打破等问题。”
专家们研究发现,目前我国耕地土壤养分失衡现象严重,氮磷钾养分供给不平衡,肥料利用率降低。耕地土壤生态功能差,30年来我国土壤有益线虫数量从每公斤土壤3000至5000条下降到500条,蚯蚓数量急剧减少。
要想地不亏,多施有机肥
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有机肥施用已占肥料养分总用量的近半,而我国却只占不到10%。这些有机养分来源于土壤而没有归还给土壤,只能靠化学肥料补充。
还原土壤健康本色,要让有机肥料重回田间。针对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农业部不久前发布的《2011年秋冬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已提出,要“增施有机肥”。
据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主任徐阳春教授介绍,通过增施有机肥料、推广秸秆还田、恢复种植绿肥,坚持科学施肥与培肥地力相结合,可以明显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改善品质。增施有机肥,蔬菜品质比如番茄当季就能看到改善。增施3年,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品质改善明显。
有机肥与化肥协同施用是20多年来肥料研究最热门、进展最迅速的领域,涉及土壤改良培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中国农科院等机构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地开展的大量田间试验表明,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在各种类型土壤和各种作物上均有显著效果。
“化肥就好比生病吃药,有机肥好比调理进补,两者缺一不可,是改变目前土壤 亚健康 状态的有效手段。”徐阳春说。
有机肥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记者日前在江苏省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看到,一台翻抛机正在对二三十条上百米长的棕黑色堆肥进行发酵翻抛。由于发酵得好,几乎闻不到什么粪便的臭味。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如化肥一样成为颗粒状,便于成袋包装和农民施用。
为了加快有机肥商品化进程,农业部2006年启动了“固体有机废弃物高附加值资源化技术引进、创新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重大项目,以解决有机肥产业化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整合,研究人员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鲜畜禽粪便机械脱水设备等,这家企业用的包括翻抛机、筛选机、自动包装机等一整套设备就是这个项目的成果。
在项目成果的推动下,生产有机肥的企业已在江苏、安徽、山东等省份如星火燎原般出现。在环太湖周边,陆续建成了8家大型有机肥工厂,年处理畜禽粪、秸秆等农业固体有机废弃物达100余万吨,生产出既肥田又能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多功能环保生物有机肥料。
在政策层面,继2005年我国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政策以来,农业部又开展了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这项补贴政策已在全国30个省份实行。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省级财政也相继补贴购买商品有机肥的农民。如2007年至2010年北京市共投入6700万元资金开展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项目,推广补贴有机肥料23.5万吨。
业内人士预计,在利好政策和市场需求及高新技术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我国有机肥产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