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时期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经期用药的特殊性,然而经期用药安全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间断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的女性(如患有肾透析适应症、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等)于经期服药也要格外注意。
每位女性,每个月都有“不舒服”的那几天。伴随着月经期来临,很多女性都会出现或轻微、或严重的身体不适,如肚子疼痛、精神不佳。我们都知道要适当多饮热水、饮食清淡、自我调节情绪以减轻月经期不适。那您有没有注意到有些药物的使用因为“例假”而发生了改变了呢?月经时期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经期用药的特殊性,然而经期用药安全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先来看看阴道外用药。阴道炎治疗常常需要阴道塞药或者洗剂冲洗。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出血,宫颈口松弛,防御能力明显下降,而且阴道内有积血,极易诱发细菌生长繁殖。如果此时阴道逆行塞药或者洗液冲洗,原来局限于阴道的各种病原体将逆行而上长驱直入侵犯子宫腔及子宫内膜,加重原有感染。合适的方法是经期停止使用这类药物,月经结束后3-7天可以开始治疗。
激素类药物,尤其是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与经期关系密切。生理情况下子宫接受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精密调控,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合适浓度的雌孕激素刺激,产生周期性的月经。临床常用性激素类药物均含有特定剂量的雌孕激素并模拟生理雌孕激素的周期变化。因此,这类药物的服用一定要遵循特定的时间。比如说,避孕药应该在月经出血的第1-5天开始服药。不能提早,亦不能过迟,否则必然干扰建立规律的月经周期,导致行经时间及经血量异常,甚至是异常的子宫出血。这类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详细告知医生经期周期等情况。
间断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的女性(如患有肾透析适应症、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动脉粥样硬化等)于经期服药也要格外注意。常用的抗凝血药有肝素、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这类药物使凝血功能减弱,增加了出血的几率。为了使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不凝固而顺利排出,女性经期纤溶功能较凝血功能相对亢进。这种悄然而至的凝血-纤溶改变和抗凝药的作用叠加,导致月经量过度增多,个别还有可能引起大量出血危及生命,所以女性患者服用抗凝药前要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需适当调整抗凝药剂量。
另外,中医认为女性月经期应慎重服用具有寒凉、补益、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物。寒凉药引起血管收缩,致行经不畅或痛经;补益药(如阿胶等滋腻碍胃之物)会引起月经过少、月经紊乱;活血化瘀药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会造成月经量过多;泻下药,如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剧烈,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使月经量增多。 钱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