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期,妇幼保健机构不能游离于医改,而要积极参与医改。”秦耕指出,妇幼保健机构要积极地参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理念,发挥好妇女儿童健康“守门人”的应有职责和作用,更多更好的为妇女儿童提供好服务。
据悉,为提升河南省县级妇幼保健院的能力和水平,今年开始全省省推行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第一批打造50个县域医疗中心,明年全覆盖。每个县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都纳入医共体内部。有的县由妇幼保健院牵头,有的县把妇幼保健院纳入医共体。不管是牵头单位还是在医共体内部,都是要提升妇幼保健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妇幼保健院主要的保健服务。
阚全程说:“比如儿科、产科、妇科,根据县的人口数量和医院的服务能力,不管是人才还是技术还是健康促进,哪一方面有短板我们就补短板。通过县医共体的建设,结合每个县的实际情况,真正把县妇幼健康院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方面能兜住底,能够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阚全程表示,随着医改的推进,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每个县都要有一个标准化的妇幼保健院来保证每个县的妇女儿童健康。
对于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如何能留住人才,仇杰介绍说,加大妇产科、儿科等紧缺专业本科教育的招生和培养力度。注重注重医学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发展,搭建成长平台。在单位内部强化突出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结合起来,建立起符合妇幼保健机构特点,体现技术复杂程度、劳动强度、职业风险与个人收益相结合的激励分配的新方式,特别是向临床一线倾斜、关键岗位倾斜,向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网络比较完善 基本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
据了解,2016年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各地都积极加强硬件建设,包括人才队伍培养等等。当前妇幼保健机构3080个,妇产医院807个,儿童医院228个,床位33.8万张,从业人员近64万。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妇女儿童服务网络。
“2016年六部委的文件实施以来,很多医学院校恢复了儿科专业,从学历教育上得到加强。还有全科医生培养、住院医师的培训、转岗培训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充实儿科医生队伍建设。目前,每千名儿童儿科医生数达到0.63。”秦耕表示。近两年结合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的救治中心的建设,现在全国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有3369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有3070个,发挥了最后的救治兜底作用。应该说,整个服务资源目前应该能够基本满足当前儿童健康服务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在出生缺陷防治方面,注重抓好三级防治措施:一级预防,主要通过宣教、健康素养提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检、增补叶酸、地中海贫血等一些重大专项,来推进。二级防治工作,主要是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不断健全筛查网络,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一些重症的、致死、严重致残的残疾儿的出生。三级措施,比如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听力障碍等等,这样三级预防筛查主要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残疾。
在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面,几十年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从疫苗采购、注射器采购、基层医疗服务的提供等等给予很大帮助。“现在我们提供疫苗14次苗防15病,并且接种的非常规范。从2009年开始,预防接种机构绝大多数都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农村是乡镇卫生院、城市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项工作落实的比较规范、比较好,形成了扎实的儿童免疫屏障。”秦耕说,现在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经控制在1%以内,这是很大的转变,也是预防接种的成效。
对于0-6岁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主要是由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农村的村卫生室负责提供。1-6岁儿童有“4、2、2、1、1、1”再加上产后随访和42天随访,能够免费享受13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在剖宫产率控制上,秦耕指出,剖宫产是妇产科一个适宜的临床技术,针对有一些指征的孕产妇及时给予剖宫产,保证母婴安全。剖宫产首先是严格遵循医学规律,严格控制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该做的做。同时,增强剖宫产管理和正常分娩的管理,尽可能增加助产服务,让更多的孕产妇能够进行正常的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