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完成市人民医院新区二期工程和市中医医院项目。各区县均建成1所标准化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改建完成1所传染病和1所精神病院。
②基层卫计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完成乡镇、村、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所,总面积达到9.8万平方米。每个行政村至少设立1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全科医生工作室和健康小屋。实施家庭医生、电子健康档案和居民健康卡“三个一”工程。
③救治体系建设项目。建设省、市、县、乡四级脑卒中、心猝死等绿色抢救体系、新发传染病诊疗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④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成5个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1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二级以上医院院前急救、公共卫生科室和医疗质量管控体系建设。
⑤计划生育服务管理项目。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和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程。创建国家级幸福家庭示范市、2个省级幸福家庭示范县和1个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县。改扩建市、县、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实施出生人口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程。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免费婚检项目,免费发放计划生育避孕药具。
18.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加大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提升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运营水平;加大与国家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战略合作,推进“四基地一医院”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挖掘整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传统中药技术,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大力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探索社会办中医新模式。到2020年,所有区县级中医院达到二级中医院水平,全面建立治未病科,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立中医科;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所有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基本服务;实现全市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全覆盖。到2030年,建成国家级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牵头单位:市中医药发展局)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项目
①中医药服务体系项目。完成1-2个中西医结合示范医院建设。市中医院和区县中医院分别达到三甲和二甲标准。建设1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建成1-2个国家中医重点专科。
②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中医“治未病”、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孙思邈中医堂、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药王山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提升、“大医精诚”医德思想培训等项目。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开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
③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实施中医药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完成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中医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药王山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及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完成中医药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基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立中医肾病康复医院。
(四)完善健康保障
19. 健康投入行动。健全政府健康领域投入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卫生与健康投入纳入优先保障领域,全面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责任。公共财政重点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民健康促进、重大疾病防控、全民医疗保障、健康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域和贫困地区、基层社区等薄弱环节投入。建立卫生健康投入专项督查机制,开展健康投资绩效监测和评价。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形成多元化卫生与健康筹资格局。(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20.社会保障行动。加快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整合,完善职工医保政策,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探索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一站式”服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到2020年,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5%左右,逐步缩小实际报销与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稳定在80%和75%以上,实际报销与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差距明显缩小;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21.药品供应保障行动。各级医疗机构全部通过省级平台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建立全市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补偿政策、基本药物制度与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衔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品种全覆盖;加强特殊人群基本用药保障,促进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到2020年,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耗材采购全面实行“两票制”;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配送和使用实行全程信息化监督;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部设立总药剂师。到2030年,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耗材采购市级谈判机制,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牵头单位:市卫计局)
22.卫生人才培养行动。加强卫生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完善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紧缺人才优先聘用录用、优先晋升职称;加紧培养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农村医学生,充实村医队伍,建立村医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到2020年,社区每万名居民有2名全科医生,中医类全科医生占社区全科医生配备比达到20%,逐步将精神科医生、康复医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配备到位;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5的标准配备。到2030年,社区每万名居民有3名全科医生,中医类全科医生占社区全科医生配比达到25%。(牵头单位:市卫计局)
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