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性 > 乳房 > > 今日深读丨你以生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今日深读丨你以生命相托 我必全力以赴

发布:2018-10-20 06:05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多数人的印象中,医生是个令人艳羡的职业。特别是专家“大咖”,查房时十几人“前呼后拥”,专题讲座上侃侃而谈,学术论坛中风光无限。 果真如此吗? 不大的诊室挤满助手、护士、病人、家属,5个小时下来,“保证”你头脑发蒙;手术日,一连二十台手术是平

  多数人的印象中,医生是个令人艳羡的职业。特别是专家“大咖”,查房时十几人“前呼后拥”,专题讲座上侃侃而谈,学术论坛中风光无限。

  果真如此吗?

  不大的诊室挤满助手、护士、病人、家属,5个小时下来,“保证”你头脑发蒙;手术日,一连二十台手术是平常,遇到复杂的手术,一站十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基层医生要培养,支农下乡是家常便饭;先进技术要交流,周末就是“空中飞人”……

  十二年如一日,他在凌晨5时灯光零星的城市奔跑。

  赢回的体力,让他创建个人网站,全天候服务乳腺疾患女性345万人次;手书7大册复诊记录,为接治过的13055名住院癌症病人回溯疾病治疗史……

  朋友戏谑,“认真,你就输了”。他听后,宽厚一笑,“我可能是个没什么生活乐趣的人。我能多做一些,让女性朋友少得病,治好病,就是最大的快乐。”

  他,就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主任杨碎胜。

  相关链接

  杨碎胜: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一科主任,主任医师,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多学科诊疗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乳腺癌的外科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尤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有较深研究。率先在省内开展了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应用伽马探测仪实施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开创我省乳腺癌保留腋窝手术先河。

  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2008年当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医德医风建设标兵,2009年获评“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年获中国医师协会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3年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我累点不算什么”

  刚刚过完长假,杨碎胜主任又上门诊了。一摞白纸、几粒糖块是“标配”。

  前来复诊的病人坐下来后,都会很自然地和这位书生气十足、脸上总是挂着笑的专家拉上几句家常话,这才说起自己碰到了什么难解的问题。大至治疗方案的调整,小到该如何补充营养,事无巨细,杨碎胜都会依据对方的身体状况给出自己的建议,随手在一张白纸上记下病人的情况。

  刚过十点钟,长时间围拢着10余人的诊室空气已有些浑浊。他喝了口水,抓紧吃了颗糖。助手们说,早前几次主任看到中间就低血糖了,现在准时吃糖是“防患于未然”。

  一位婆婆拿出密密麻麻写满了问题的纸条,逐条提问。得到满意回答后,离开了。不一会儿,又进来。来来回回,往返三次。每次他都耐心、细致地解答。

  又一位风尘仆仆、满脸愁云的患者“挤”了进来。“主任,下面医院说我的病不好。我一早上火车才到。您的号都挂完了,给我加个吧。”略一犹豫,他另取出一张白纸签名写下“请加号”。

  女患者千恩万谢离开后,助手忍不住“抱怨”:“唉!主任,再别加号了。您看,外面那么多病人啥时候能看完啊。”

  其实,这样的节奏已经非常高效了。一个护士叫号维持秩序;一个助手写病历、临床体查;另一个助手开检查单、协助解释病情;他自己负责全面体查、提出诊疗方案。他自创的3+1诊病模式,保证了看病质量,提高了下级医生业务能力,解决了各地慕名而来病人看病难的问题。

  近5个小时后,门诊终于结束。记者粗略算了下,他连续不断地讲解、释疑加起来就有将近4个小时,相当于一名教师不歇气地讲了半天课,还拖了堂。其间,还要有思考,有分析,再用患者能明白、能接受的话语表达出来。工作强度之高,不是谁都能撑下来的。

  但他却没有流露半分不耐烦。他说:“只要多站在病人的角度想想,我累点不算什么。”

  23年记录7大本复诊病例

  繁重的工作一度让杨碎胜主任的身体亮起红灯。2006年前后,他严重失眠,不得不借助安眠药入睡。作为医生,他深知长期服用镇静药物的危害,从那之后便开始了体能锻炼。

  每天凌晨5时30分,在滨河路晨跑一小时。回家后洗澡换衣,连指甲都修剪得干干净净。一开始,妻子并不理解这种“洁癖”。他对妻子推心置腹,“我是乳腺科医生,接触的大部分是女病人,检查的又是特殊器官。如果我满身大汗、邋里邋遢给人看病,就是对病人的不尊重。”

  12年如一日,在凌晨5时灯光零星的城市奔跑,终于为他赢回了充沛的体力。

  匆匆吃了午饭,他又回到办公室。对照早上门诊时记录满满的几张纸页,抄抄写写。

  原来,多年前他上门诊发现一个问题:手术患者就诊后治疗结果如何,是否按时服药,需不需要调整药物,有无复发转移,如果患者没有来复诊,医生无从知晓。从医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乳腺癌是需要一个综合性的长期治疗过程,如果医生没有条件稳定地追踪病人,也很难为科研有效地收集数据。

  于是,从1995年起,他开始通过复诊患者“报到”将患者管理了起来。再遇到病人复诊,他会将诊疗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待下门诊后誊抄到专门的记录册上,将病人手术、术中、术后的情况一一复核。发现问题的,马上电话随访再行指导。

  23年,记录不辍。7本A3大小、对开的泛黄纸页上,流畅、俊秀的笔体书写着医者的诚意与温度。

  “黄玉菊(化名),景泰喜泉镇人,54岁,右乳腺原位癌,右腋窝前哨淋巴结0/3,ER(++80%),PR(++70%),2012年8月15日行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未行辅助化疗和放疗,2012年8月23日出院。2013年1月5日复查无异常;2013年5月复查左胸壁下有一0.5cm结节、质硬,现服来曲唑;2013年8月复查未见异常;2014年2月复查未见异常;2014年9月复查未见异常;2015年3月复查无异常;2015年8月复查未见异常;2017年2月无异常;2017年7月复查未见异常;2018年1月复查未见异常;2018年10月复查未见异常……”

  至今,他已记录了13055名手术病人的诊疗史;有记录以来的病人,最长持续复诊已20余年。

  让他最为痛心的事

  有时医生会觉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当危险已经向人们发出警告,却被随意忽略的时候。

  一位36岁的未婚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姑娘的妈妈还没进门就嚎啕大哭。她的家,就住在距离医院几百米处的小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