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之前,张强在杭州参加了两场移动医疗的分享会。政府官员、医院院长、行业大咖及知名企业董事长齐聚一堂,讨论这一年来医疗健康系统生态演变。这一年,社会资本对进入医疗行业热情高涨,移动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发展扩张。
张强自己也曾得益于互联网。他1992年进入杭州邵逸夫医院,工作了十年。“在邵逸夫医院时,病人都是排队的。”十年后,他跳槽到几公里之外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可第一个月没有病人。“就像我这个医生消失了。所以对医生创业来讲非常困难,仅仅几公里就没有了。”但有了互联网就不一样了。杭州三院那时做了中国血管网,树立了影响力,成就了全国最大的血管外科。他在那里又工作了5年。
再后来他被通过人才引进到上海。也是因为互联网,他到上海第二周就有了病人。“这个时候,慢慢地感觉互联网的力量把信息传播得这么快,而且更加透明。医生对医院平台的依赖度下降了。现在有微医集团,几乎把各个医院的医生组建成医生团队,不再是某某医院,这些都是帮助医生实现个人价值。”
互联网是医生参与医改的机遇。“过去,医生少有把自己放在医改中充当重要角色的理念。但现在基于互联网,医生们正在用各自的力量参与医改。”张强说。
他希望能将“在家看医生”真正落地,把术前教育、随访都通过远程进行,这样患者只需在手术日去手术中心,可使传统的多天住院流程缩短为1天。
不过,他也注意到,医生应在乌镇医院注册后,才具备可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的资格。而目前,各省、直辖市对医生的执业地点各有规定,包括上海在内的多地医生尚不能跨区域注册执业。
孔祥谱说,欢迎更多的医生来互联网医院提出他们的需求和考察意见。乌镇互联网医院身处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因此有先行先试的“特权”。10月,微医集团还收到了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发来的委托函,希望就起草互联网医院规范征询意见。
“如果能通过互联网技术让老百姓的就医环境有一点点改善,那我们做这件事情就有价值。”孔祥谱说。记者 王潇 孔令君 实习生 杜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