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省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行腹腔镜胆囊切术
对患者进行急救
胃肠镜诊断与治疗
青海新闻网讯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并把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近年来,海东市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期盼始终高度关注、热切回应,迅速掀起公立医院改革的热潮。如今,海东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看病就医更加便捷……一项项医疗改革,犹如春花竞放,映照着百姓的满面笑容。
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
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海东市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海东市坚持公益性质、制度创新、惠民利民的原则,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据初步核算,市人民医院每月在药品和应用耗材上为患者让利25万元,全年接近300万元。全市县级公立医院人员财政拨款比例从2011年的平均60%提高到了85% ,对符合国家及省上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从2012年开始,已由市财政全额负担。足额落实了400万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项补助和173万元零差率补助资金,为各项医改工作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另外,海东市严格执行2012年省发改委、省卫生计生委调整后的310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价格后的医疗服务收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执行药品零差率造成的收入减少。2015年,海东市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510元提高到550元,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8%以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机制改革增运行活力
海东全市共有市、县(区)级公立医院14家。其中,综合医院8家,中医医院5家,藏医医院1家。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前,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总编制1269个,实有卫生技术人员1293名,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严重不足。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海东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在有序进行中。积极对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问题进行重新核定,核定后人员总量达到1958个,较改革前增加了689个。对原在编在职人员、符合条件的临聘人员进行了竞争上岗,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在职在编人员同临聘竞争上岗人员的同工同酬。
近几年,海东市面向全省累计公开招聘了630名县级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空编率不超过3%,极大地缓解了县级公立医院人员不足的现状。同时,各县(区)级医院大力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进程。通过分批次、团队式、渐进式的进修学习以及城市对口医院帮扶,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2013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目前,通过绩效考核管理,人均月收入提高了500元至1500元,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促上下联动推分级诊疗
近年来,海东市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打破医院与社会的围墙。自2015年下半年起在六县(区)探索开展不同模式的医联体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县级医院优质资源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县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促进县乡村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全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支付机制、监管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工作,初步实现了“部分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县”的目标,特别是互助县公立医院改革走在了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前列。
海东医改通过综合运用价格杠杆、医保支付、病种分类、目标考核等多种措施,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使各级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有效利用。打通了医保和医疗两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通过制定差别化的报销政策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同时,加强以基层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站一体化管理,全面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和城市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认真实施对口帮扶、远程诊疗、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二级医疗机构到三级医疗机构的转诊率下降了7%;二级医疗机构向乡镇卫生院的转诊有了良好开端,医联体试点以来,累计下转病人近千名。
医保惠民赢民心
目前,海东三大基本医保覆盖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49.2万人,参保率达到99.5%。
据悉,2015年,全市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从2014年的510元提高到550元,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每人每年按60元筹资、城乡居民每人每年按50元筹资,2015年共统筹7210万元。积极实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2015年享受此模式的患者接近10.3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2014年,全市开展了总额控制下的按人头定额付费方式改革,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按项目付费。2015年,制定了104种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方案,同时,建立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及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通过对“两定点”实时监控和现场督查,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和群众受益。2015年,二级医疗机构门诊次均费用为143元,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住院次均费用4031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