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 > > 集团化:为公立医院改革探路

集团化:为公立医院改革探路

发布:2016-01-10 06:01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2015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医保报销水平有限等原因,县级公立医

  2015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由于地方财政资金不足、医保报销水平有限等原因,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面临诸多难题。然而,全国首家县级三甲公立医院——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通过集团化走出了一条“化茧成蝶”之路。如今,该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康复、养老、健康产业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中医院,并成立了太和中医药集团。

  早晨8点刚过,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门诊大厅人流如织。身材瘦削的牛贵民正在排队挂号,他是太和县宫集镇人,今年55岁,患有肾炎。“专家给我开的中药,吃了一个多月了,效果还可以,费用也不高,这次是来复查的。”牛贵民说,他的家人得病基本上都到太和县中医院来。

  次均门诊费用98元,次均住院费用5400元,完善的医疗服务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是吸引基层群众到太和县中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据院长李福同介绍,2014年太和县中医院全年门急诊量达到67万人次,而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医院的门诊量全年只有3万人次,不及县人民医院一个外科的门诊量。

  “不改革,没饭吃啊!”李福同的话简洁、直白。他说,太和县中医院今天的面貌是“改”出来的,其中,集团化是重要一步。

  药房托管、自营中药让百姓得实惠

  “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是以药养医模式的存在。为了破除这一模式,太和县中医院采取了药房托管。

  李志祥来自太和县三塔镇,他的媳妇怀孕4个月,贫血,医生给她开了富血口服液。和其他医院不同,太和县中医院门诊大厅并没有药房,药房设在了隔壁医技楼一楼。记者跟随他到药房取药,交处方、付费、药师验方、工作人员取药,整个过程只有几分钟。

  “以前医院门诊大厅挂号、取药都在一起,大厅里挤满了人,乱糟糟的。”李福同介绍,从2008年开始,医院通过招标方式将药房托管给医药公司,由公司直接从厂家进药,取消了中间流通环节和15%的药品加成;药房职工工资、奖金全部由公司负责。“医生收入和开处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开大处方、重复开药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2014年医院药占比只有31.2%,仅相当于其他医院的一半多一点。”

  药占比下降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多用中药。副院长颜鹏飞介绍,太和县中医院中药使用率达到56%,西药使用率为20%。

  不过,中药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以前购买的中药饮片大部分都来自亳州药市,经常出现有效成分含量不够、掺杂掺假等问题。为了严把中药质量关,太和县中医院通过股份运作、集团管理的办法,于2010年投资3000多万元成立了金正元中药饮片公司。该公司坐落在太和县城关镇工业园区。

  记者参观了该公司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车间、储存车间。公司负责人许广华介绍,以前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进货渠道不统一,中药材道地性难以保证。“公司成立以后,我们集中采购道地中药材,严格按照标准加工生产、储存,中药饮片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

  据悉,2013年10月,金正元中药饮片公司已通过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MP认证。“省药监局每年都会进行飞行检查,我们经得起考验。”李福同说。

  医院还投入300多万元建立了中药检测中心,可检测400多种中药饮片的含量及重金属等毒性物质,不合格的中药材会退回去。“从采购、检测、生产、储存到临床使用,我们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就是为了让百姓用上放心药。”太和县中医院办公室主任潘欣表示。

  医养结合让老人安度晚年

  午后,太和医养院三楼,阳光透过洁净的玻璃洒在脚面上,楼道里飘荡着婉转的戏曲声。这是87岁的钱胤肃和79岁的徐贵菊夫妇屋里传出的声音。二老客厅里的绿色花草和墙上挂的字画、全家福给人以家的温馨。此时,钱大爷一边听戏一边注视着电脑里股市的动向,而徐奶奶正在做刺绣。

  钱大爷和徐奶奶住的是一室一厅,厨房、餐具、家电一应俱全。看到记者前来采访,徐奶奶笑着说:“子女们是在考察了多家养老院后才决定让我们住这儿的。这里环境整洁、舒适,棋牌室、书画室、多功能活动中心以及营养食堂,什么都有;自己可以做饭,也可以让餐厅送饭;有专业医护人员照顾;管理人员每天上下午会专门来询问需求;床头和厕所还安装了呼叫器,方便得很。我们已经住了半年多,比家里好多啦!”

  钱大爷和徐奶奶家境富裕,就是生活有点孤单。他们家有一个大院子,十几间房,儿子、儿媳妇都忙着工作,没时间来照顾他们。“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去年住院三次,很麻烦啊。到这里来,医疗有保障,还有这么多老人一起有说有笑,心里愉快啊。”钱大爷说道。

  太和医养院前身是太和县民政局闲置的养老院。2014年,太和县中医院将其托管,投入100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目前开设床位300张,入住216人。

  “这里的护理分为自理、借助、半护、看护、特护五个等级,为了保障老人的健康和突发疾病的及时救治,总共配备了12位医生、16位护士和46位护理员,24小时值班。”医养院院长王敏介绍。

  86岁的冯国义是太和县肖口镇人,因患脉管炎,左脚截肢,右脚也开始发黑。其子女都在外地打工,无暇照顾他。入住太和医养院后,有专职护理员全天陪护,喂饭、按摩、擦洗,半年多过去了,老人的右脚保住了,精神也好了许多。记者问他在这里生活感觉如何,他竖起大拇哥说:“不赖!”

  “医养结合关键在于‘合’。”李福同表示,老年人大都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他们除了需要体贴入微的生活照顾,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病,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太和县中医院科室齐全,具备各种突发疾病的救护能力,而且距离医养院只有3公里路程,急救很方便。

  “为了保证突发疾病老人得到快速救治,我们开辟了医养院到医院之间的绿色通道。检查、治疗优先,医保报销也给予倾斜。”王敏说。

  太和县中医院还把老年科设在了医养院,床位有100张。“我们在这儿就能看病开药,有个颈肩腰腿疼、关节炎等常见病,还能接受针灸、推拿、按摩等特色治疗,很方便。”已经入住一年多的75岁的赵兰英老人表示。

  早在2000年,太和县中医院就开设了老年公寓。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出台政策鼓励医养结合发展。而中医院在防治慢性病、身心调理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太和县中医院决定托管太和县养老公寓。同时,还托管了太和县光荣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树立了医养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