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创新化药方面,2002-2008年,我国1.1类化药申报临床129个,截止2018年6月,批准上市17个,上市成功率13.2%;2009-2017年期间,1.1类申报临床424个,截止2018年,已批准临床338个,上市申请3个,已批准上市1个药物。
2、在创新生物药(治疗用生物制品)方面,2001-2008年,我国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2类)申报临床141个,截止2018年6月,已批准上市12个,上市成功率8.5%。2009-2017年,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2类)共申报临床276个,现已批准临床165个,尚无上市批准(截至2018年2月)。
换言之,在2008年我国开启新药创制专项后,创新药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并没能有效提高。
横向对比,结果也显示我国新药批准数量远低于美国。从2001-2017年,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共批准了498个新分子实体(仅指NME/NLA,不包括新制剂/新适应症/复方药物),但这498个FDA批准药物中,截至2018年2月中国仅批准167个,仅为总量的33.5%。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批准的药物中,基本为进口药物,其中又以相对较老的药物为多,2013-2017年FDA批准的新药物较少。
FDA在相当程度上代表并执行着药品准入的最高标准从最为创新的抗体药来看。目前全球有近70个抗体药上市,市场规模上千亿美元,而我国国产抗体药只有10个左右,进口12个,销售额不到100亿;另据分析,我国抗体药面临工艺开发上的技术不到位、检测方法的差异、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的缺陷、临床试验的经验不足等诸多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全新的抗体药拿到生产批文。
以上数据基本代表了我国新药创制的现状。总体判断,新药创制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国人用药的可及性远没有得到满足。
3
是什么阻滞了我国药品创制的脚步?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药物研发属于技术创新,但从整个链条分析,药物研发更是商业创新!
技术创新的点仅在药物创制部分,对整个药物起到更大作用的是整个体系的配合,涉及了众多专业学科、资本参与、专利制度及政府监管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药物经济循环的完成。
按照“药物研发-审批上市-市场销售-药物研发”的链条来看,只有销售能力强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多的利润,才能支持企业进行下一步的研发,也才有可能使得企业创制出更多更好的药物。
以世界药品研发的第一强国美国为例。从研制周期来看,美国的药物从早期研发到最终批准上市大约需要13-15年左右,药企在药物开发初期就申请专利保护,一般的保护期是20年。这样的机制下,在专利过期,仿制药上市之前,原研药公司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通过销售该产品收回研发成本和盈利。为了对这种状况进行补偿,美国通过立法延长药物专利的保护期限。通过这种专利补偿制度,药物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延长到平均14年左右,研发企业就可从中获得更多利润,从而具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兴趣开展新的药物开发。美国完成这一循环,大致在25-30年左右。
但目前中国还没有进行过药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研究;使产品上市后获得较长时间保护期,从而让企业增加创新收益的机制,也尚未形成。由于创新的收益不高,而仿制药物花费的代价相对不大等原因,中国90%的企业都难以把精力投入真正的药物“创新”,比如“me-too”药几乎是纯模仿;还有在化学、生物领域“抄捷径”,但或许能获得部分改良的“me-better”药;而“First-in-class”则屈指可数。
注:创新药的模式包括“me-too”(模仿创新药,但区别于“仿制药”)、“me-better”(跟进式创新药)、“First-in-class”(首创新药)等。
进一步分析显示,当“me-too”类为主的国内创新药物出现时,仿制药已经开始销售,这等于我们的创新药其实是在和成本、价格很低的仿制药竞争,在市场销售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症结在技术发展链条:虽然我们在化学合成、药代动力学和临床前毒理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已有很高的研发水平,但没有合适的药效筛选模型。这导致我们没办法进行药物筛选,往往需要等国外发表了临床前药效筛选模型后,才能按照他们的模型进行跟随性研发。而国外公司往往要到临床II期后才发表他们的模型,这直接导致我们的跟随创新很难达到真正的fast-follow, 而是slow-follow,这也是我国新药往往在国际原研药已过专利期后才获得批准的原因。
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就不可能带来巨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虽然加大了人才引进和政策支持力度,但医药产业领域依然没有获得预期效果,缺乏激励机制恐怕是主要原因。当然,技术积累厚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横向比较一下,我国信息技术的积累时间同样较短,为何却迅速发展,其创新远远走在了前列?
这与国家为了大力推动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从战略角度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密切相关。其中最具参考价值的三点策略如下:
1。全面普及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把信息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大型重点企业为龙头,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价值链。
如果能够结合国内医药产业的现状,对上述政策“因地制宜”进行调整转化,未来将会对该领域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4
寻找“药神”之路
药物创新既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又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根据斯塔夫研究所的研究,“10年10亿美元”是原来的说法,目前新药创制已经是“15年2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研发成本,是我国多数企业难以承受的。为此,我国必须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包括临床、人力资本优势等。
比如,国内某新药开发公司的逆袭创新之路就值得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