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医药企业面对当前招标变局何去何从?
医药企业面对当前招标变局何去何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5-08, 作者: 耿鸿武, 访问人数: 13922001年国家明令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国办发2000第16号文件明确了集中招标的制度安排, 随后308、320、2122号文件一系列“通知”、“规定”、“办法”、“规范”的相继出台,对完善和规范目前医院的购药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7年来,招标的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政府、医院、医药企业、老百姓等没有一方满意,鉴于此,各地政府和医药管理部门加紧对招标方式的探索,相继出现了四川的挂网模式、云南的宣威模式、上海的闽行模式、青岛和鹤壁模式、南京医院托管模式、苏州模式、浙江模式、宁夏三统一模式等,各种试点让医药企业眼花缭乱,盘点2006年全国各地的药品集中招标,概之以一个字形容就是“变”,变局意味着机遇,意味着“药品销售冬天”里对医药行业的重新盘整,将为医药企业提供更新的竞争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无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胜利逃亡”。
医药招标因何在“变”
国家做出药品集中招标制度安排的核心目的是对现行医药流通体系和购销方式的改革,降低虚高定价,制止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病患者负担,解决老百姓吃药贵的问题。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遵循的原则有三:一是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以向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药品为目的,控制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及药费的过快增长;二是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分开的原则,明确医疗机构是招标采购的行为主体;三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措施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把招标采购药品作为规范医院购药行为的一项过渡性措施。先进行药品招标采购的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力求提出规范的做法,再决定是否扩大或推行。七年的实践表明,现行的集中招标采购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这种过渡性的政策安排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招标执行中对招标政策的异化和出现的怪现象。
标的不清
药品招标标的不清,主要体现在每一次的招标中没有明确的药品采购数量,或者是有采购数量却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只是一个形式,标的不明导致医药企业不能按照用量提供招标价格,而且对招标后的二次攻关心存疑惑,招标合同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霸王条款。
过程不明
公开、公平、公正是制度要求的原则, 药品集中招标始终被称为“阳光工程”,可在具体的药品招标的过程中在候选品种的确定、评标议价的过程、中标品种的使用等环节缺少透明,致使很多医药企业药品符合要求不能中标原因不详,无处查询。“阳光工程”成了暗箱操作。
中标不用
在七年的招标中,我们发现低价中标的品种很多,可逐渐的都退出了医院的市场,主要原因是低价药品没有医生开处方、医院高收入的内在动力。更有甚者,有些医院表面上购进低价药品,搁置一段时间再向厂方退货。
面子工程
老百姓看病吃药的问题是民计民生的问题,每次招标各地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最引人注目的说法就是“本次招标让利于民***亿元”,几年来,这种让利累加起来已经达数百个亿,可是消费者却没有感到中间的实惠,招标降低价格成了相关部门的政绩和面子工程。
招标成降价
按照国际惯例,招标遵循的是经济有效的原则,是通过集中达到经济的目的,可在各地的实际操作中,集中招标已经异化为在发改委一次限价后的第二次限价,异化为打开采购暗箱的唯一手段,异化为衡量是否“解决老百姓吃药贵、看病难”的一个标准。最近在几个地区的招标中,取消了质量的评分,加大了价格评分的权重,甚至有些地区提出了最低价中标的说法,这种异化使产品质量被人们忽视,尤其在近期药品质量问题频繁出现,笔者认为这样的方式极不可取。
串标翻新
由于各地招标政策的不统一和不严密,各种串标花样层出不穷, 有生产厂家之间的串标、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串标、投标单位与招标中介的串标、投标单位与医院和专家的串标等等,各种形式的串标严重的影响了招标的正常进行,而且还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花样不断翻新和增加的趋势。
新药增多
招标的目的是降价,分析各地的中标结果不难看出高价新药越来越多,客观上高价新药的出现抵消了招标带来的降价效果。
高低不中
投标中药品价格高不中标可以理解,可在七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是低价依然不中标,而其中的原因估计只有当事人员知道,医药企业雾里看花,难以理解。
药企新部门
药品招标催生了医药企业的新部门,有多少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就有多少个招标办公室,在人力上、物力上给医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药企的新部门要完成招标资料的准备、评标专家的联络、中介的沟通、政府部门的协调等工作, 医药企业招标工作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工作岗位。过去医药企业公关的对象只是院长、药房主任、临床医生,而招标后却增加了分管卫生局长、招标办主任、副主任、招标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人数翻番,环节骤增,更何况加入其中的政府部门也不断增加:纠风办、计委、物价、药监局、中药管理局、卫生局等等,医药企业那个环节都不敢放松。
中介成赢家
在七年的招标中,中介作为招标中重要的一环,是唯一保持利润稳定增长的环节。医药企业在薄利甚至亏损的边缘挣扎的时候,只有中介始终保持着赢家的地位。
认真的研究和分析中国的七年医药招标,类似以上提到的怪现象和异化还有很多,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几年来在各地作了充分的调研,各省也总结了招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实施招标,实现国家招标制度安排的目的、规范各地的招标行为,变革势在必行。只有改变才会意味着有解决以上问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