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药品 > > 农民工:在城市,渴望扶助与接纳

农民工:在城市,渴望扶助与接纳

发布:2016-02-08 10:4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权益保障不易,心理隔阂难消,公共服务欠缺——在城市,渴望扶助与接纳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图

权益保障不易,心理隔阂难消,公共服务欠缺——

在城市,渴望扶助与接纳

农民工:在城市,渴望扶助与接纳


  近日,安徽省亳州市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图为农民工领到了拖欠的工资。刘勤利摄(人民视觉)

  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远离故土,走进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他们辛勤地工作,挥洒着汗水。每个人心底最大的渴望,便是能够被接纳、被认可,有尊严地工作、生活。

  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到如今已经过去30多年。繁华的城市,究竟有没有敞开胸怀接纳农民工?还有哪些看不见的障碍横亘在农民工面前,让他们无法融入城市?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春节将至,希望那些留在城里过年的异乡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编 者

  ■协商68次才拿到伤残赔偿,权益保障问题仍是农民工最大的心结

  赶在2016年元旦来临之前,来自贵州省晴隆县的李行、李波兄弟俩,终于从用工方拿到了赔偿款。

  去年,弟弟李波在济南的一个工地搭脚手架,一根钢管从高处掉下来,砸到了他的头,光住院的花销就有30多万元。后来经过鉴定,李波达到伤残四级,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哥哥李行专程从贵州赶来,要求用工单位支付医药费和伤残赔偿金。可前前后后协商了68次,能去的部门都去过、能用的政策都翻出来了,用人单位仍以各种理由推诿。偶然的机会,兄弟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济南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企业最终同意支付医药费、伤残赔偿金共69万元。

  类似的农民工维权案例,在各地屡见不鲜。2013年,济南市曾组织107个市直部门的机关干部深入5800余个建筑工地,走访4万多名农民工,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汇总上来的诸多意见、建议中,反映最多的一条,便是欠薪、工伤等权益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莱芜籍农民工李全义在春节前拿到了工钱。小年这天,他买好了回家的车票和给一家老小的礼物。在他看来,能不能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权益保障很重要。“干活了能按时拿到工钱,遇事儿了能讨得着说法,这才让人心里有底,愿意留在城里生活。”

  采访中记者发现,造成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因素很多。有农民工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违规用工、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比如,建筑行业工程项目层层转包的“潜规则”,使很多农民工干了一年,都不知道老板是谁。再如,某些工资拖欠事件,实际上是工程质量不达标引发的纠纷。“用工制度、工程管理的疏漏,不该由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埋单。” 济南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协调服务处的朱卫华认为,农民工不熟悉城市的环境,一旦权益受侵害,往往不知道该找谁,走法律程序也拖不起。“如果连这种安全感都没有,农民工就不愿留在城市,更别说融入。”他说。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实现基本无拖欠。

  “让农民工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是‘兜底线’的重要方面,是新市民立足城市的根本。《意见》对‘用工实名制’等做出明确规定,其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强,对症下药,有利于推动农民工欠薪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朱卫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