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云医生被很多人所熟识,一家人三代从医,不仅医术好,“医者仁心”的家训更是代代相传。
周春云为患者诊脉
一颗仁心 三代相传
1日,记者采访了周春云医生。聊起世代从医,周医生庄严地谈起了家庭中医的创始人——外祖父康健德老人。
康健德是解放前的老中医,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在4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里,老人用传统中医维护了当地一方百姓的身体健康,而深受百姓的敬佩。
“幼年时的外祖父就对中华国粹中医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起外祖父,周春云一脸敬仰。康健德老人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人,康家老一辈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幼年的康健德早早地被送到当地私塾读书。那时的康健德酷爱读书,在学习中大量接触了《皇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华中医药学著作。书中详细记载的中医古方,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康健德,他将所有的中医古方全部抄录背诵下来的同时,更萌生了长大要成为一名中医,治病救人的愿望。
还在康健德15岁时,一次邻居家的孩子突然长了痈,孩子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由于家里穷,孩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年幼的康健德跃跃欲试,说服了长辈,用所背的中医古方为孩子治好了病。第一次行医成功,让康健德更加树立了用中医为乡亲解除病痛的理想。此后,康健德每天中医书籍不离手,遨游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认真研习中医把脉、针灸、拔罐、结根等技术,熟练运用古方治疗疑难杂症。为了准确掌握经络,康健德就在自己身上扎针实验,并将针灸心得一一记录,反复推敲练习。
康健德行医40余年,一生救人无数,特别对于家庭困难的患者更是分文不取,赢得了百姓的尊敬。老人将毕生所学编辑成书留给子孙后代的同时,更将“医者仁心”的家训留给了下一代。
一份责任 执着坚守
今年54岁的周春云是家庭的第二代医者。提起从医之路,周医生说,除了兴趣使然,更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
周春云的母亲康淑琴今年78岁,至今与周春云生活在一起。周春云说,她的外祖父是一名中医大夫,但由于外祖父去世早,当时家里孩子多,家庭困难,虽然母亲怀揣中医的梦想,却没有实现,这成为母亲的终生遗憾。周春云是家中的老三,为了供她上学,两个年长的姐姐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全家人全力供周春云念书,并将继承中医的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
幼年时,周春云就在母亲的引导下阅读外祖父留下的中医书籍及古方。家庭的熏陶,让幼年的周春云对中医十分痴迷,并立下了成为一名中医的理想。在高考的那一年,她阴差阳错地被西医院校录取。这并没有让周春云气馁,她依然刻苦学习,并走上西医与中医结合之路。她悉心研习西医理论与中医书籍,希望用中西医结合为患者解除病痛。她将外祖父编纂的“治疗风寒湿痹”等疾病的古方熟记于心,并按照外祖父的针灸方法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推敲、斟酌。大学毕业那年,周春云又考取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系,系统地探索中西医结合技术。
1986年,周春云被分配到我市一家医院从事西医工作。对中医的情有独钟,令她在1992年毅然辞去了工作,开启了中医传承人梦寐以求的中医事业,用祖传的中医诊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送去健康。
从医30余年,周春云时刻不忘“医者仁心”的家训。用传承的中医技法,帮助无数患者解除病痛,特别对于那些贫困家庭、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她无私关爱,经常减免诊疗费用或分文不取,赢得患者的尊敬。
一份奉献 温暖人心
今年20岁的周佳欣是周春云的侄女,已经是家庭的第三代中医传人。因为对中医的喜爱拜姑姑为师,别看她年纪不大,如今已熟练地掌握针灸、拔罐、刺络放血、推拿等中医疗法。提起对中医的执着,周佳欣溢于言表。
周佳欣将曾外祖父的“医者仁心”家训装裱在诊所最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不忘祖辈的初心,更与周春云一起将家训传承。这一老一少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一定要将医德传承,时刻不忘医者仁心,不以挣钱为目的,对医技要精益求精,对患者要用真心。”
为了给患者解除病痛,周春云和周佳欣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日。除夕夜、大年初一,她们也忙碌于患者中。佳纺的丁保忠今年58岁,是低保户,与周春云相识8年,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当年丁保忠患双侧膝关节滑膜炎合并骨刺,不能行走。他的老伴由于残疾只能蹲着走路,唯一的儿子患有脑瘫。周春云了解情况后,为其免费治疗三个月,通过针灸、拔罐将他的病治愈了。如今,丁保忠不但行走自如,还外出做力工,贴补家用。而所有的治疗费用,周医生分文未取。丁保忠送来锦旗,表达感激之情。社区里的卜老爷子,领着唯一的脑瘫女儿生活,家庭贫困。卜老爷子患有脑梗,右半身子不好使。周春云主动上门为其免费针灸,并送口服药。两个月后,老人行走自如……
周春云、周佳欣无偿治疗过的患者百余人,“医者仁心”的家训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心中,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