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互联网+”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互联网+”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发布:2016-11-27 15:14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互联网+”助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本报记者 王晶晶 石岩

  随着《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颁布,各地区均在想方设法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但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不成熟、标准体系的不统一,以及信息化程度低、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当前,中医药发展已经被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不仅对推进健康中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更可以扭转中医药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国中医门诊量共计16亿人次,出院病人约3200万,这两个数字超过了英国和法国门诊总量和出院病人的总和。但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提供的另一组数据却让人心惊:1952年,全国中医共有50万名,西医4万名;到2015年,中医人数总计52万名,而西医人数增至170万名。

  从业人数只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西医发展的不平衡。“中医药的继承和创新,我们喊了多年,但事实上继承非常不够,创新远远不足。”陈珞珈认为,“用西医西药的模式管理中医药,严重挤压了中医药的发展空间。”

  “强基层”一直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在 “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助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是备受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名医名家秘技传承代表大会”上,一项覆盖全国180万家基层医疗机构的 “互联网+”工程——“致医云诊室”引起记者的注意。

  早在去年11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就曾表示,通过基层服务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基层医疗机构才能够真正实现 “病人留得下、管得住、回得来”。其中,“互联网或许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中华标准诊疗学会理事长王锋认为,在“互联网+”的探索上,“致医云诊室”作为一个专门面向基层诊所医生的云平台,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进一步介绍,登陆注册的医生不仅可以实现基层诊断的信息化,还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看病开方、药房管理、医患互动。同时,对于拿不准的诊断,基层医生还可将自己看病的处方分享到云平台上,与名医名家进行远程探讨。因其具备在线看病开方、网上管理药房、医患即时互动等功能,成为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大亮点。

  “云诊室目前已经开始在华东、华中、辽宁等地进行试点运行,预计可覆盖全国近180万家的基层诊所。只要基层医生都通过这个云诊室来看病、开药,曾经的老方子、老手法都将得到标准化传承,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将不再是难事。”王锋这样表示。

  “中医在千百年传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技术,尤其是一些基层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很多优秀的民间偏方,但是由于搜集难度大等原因,造成了一些偏方的失传。现在通过互联网手段的介入,将偏方记录在云平台里,使信息得以保存,中医药传承也得到了保障。”陈珞珈说。

  简而言之,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着力挖掘基层诊所的潜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以及全方位的诊疗服务,并且提升诊所的诊疗水平,或将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