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浙江省五年级小学生,要开始学中医课。此前,还没有任何省份把中医药知识列入中小学地方必修课程。这一全国“首创”,引发了热议。(据9月14日《北京青年报》)
国粹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最负盛名的“三大国粹”是中医、京剧、国画。而在五千年的文明中,针灸、拔罐、药膳等中医,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由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先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创造了神秘而玄奥的中医科学世界,被誉为中华国粹,至今仍然散发着不朽的光芒。
中医药既是医学,又是一种文化。在古代,但凡上过学的人就懂一点中医药,有的人甚至还会开方。四大名著就是很好的印证。比如《红楼梦》里提到了上百味中药,还有很多的经方、验方、食疗方等;再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发现盛夏打仗时兵马都容易生病,于是亲自配置了诸葛行军散。
但中医药文化在传承方面的衰落,加上片面追求市场效益的不良风气,应当引起我们的思考和重视。现在人们看病,多重西医轻中医,有病就吃消炎药,结果吃出来很多副作用。西医很多治不了的病,中医确能神奇地治好。我们为何守着老祖宗的秘方不用呢?中医养生治病注重预防胜于治疗。近些年,中医受到高度重视,女药学家屠呦呦受中医古籍启发找到青蒿素,从而获得诺贝尔奖,更是让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到中医药上。
继承需从源头抓起。中医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哲学,它包含了医疗保健、养生修身、天文地理、孝道伦理等多方面内容,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现今的中医教育,都是开始在学生升入大学之后,选取学生的标准也仅凭一道分数线,这既不符合中医教育实质,也严重忽略了中医的自身特点,这也正是目前中医院校虽然始终都在扩招,而中医人才却依然寥若晨星的根本原因。
小学开设中医课,将中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引入到小学教育中,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早早地正确认知中医,更可以帮助孩子们根据中医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和保健,这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和保护,提高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准,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只有进了课堂,进了教材,中医才能彻底地推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染,我们的国粹传承就一定会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