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海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了社科专家从不同的侧面撰写理论文章,结合海口实际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现予以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海口在全面深化改革
的新征程中继续当好排头兵 海口市社科联兼职主席、海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詹长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吹响了改革开放新长征的号角。此次三中全会的最大特点在于超越以往以经济改革为主题,而是提出了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系统改革的新任务和新方向。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海口作为大特区的省会城市,作为改革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长期以来,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为己任,以承担改革先行试验区为荣幸。在建省办经济特区的二十多年的时间中,曾经创造出不少令世人瞩目的壮举,曾经产生出不少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曾经书写过中国改革开放的华丽篇章。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进入政策普惠化和改革常态化的新时期之后,海口的改革步伐却在放缓,海口人的改革锐气却在减弱。一个改革风起云涌,革新人物聚集的海口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这种状态曾经让不少人扼腕叹息!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上下再次爆发出改革的激情,同时也将引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的竞争。谁站立在改革的潮头,谁就可以获得发展的先机。海口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的优势领域,除了紧跟全国改革的步伐之外,应该在自己的优势领域率先启动改革,先行先试,为全国的改革积累经验。
我认为以下五个领域是海口既有优势,也有条件率先推进的改革领域:
第一,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健全和完善投融资体系,改善投融资机构的发展环境,把海口打造成全国的财富管理高地。
第二,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尽快启动户籍改革,推动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制度,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和土地收益权,在城乡一体化改革和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第三,继续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把海口保税区提升到自由贸易区相类似的级别。
第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率先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使用“绿色GDP”统计核算制度,让海口成为真正的生态文明都市。
第五,改进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以社区为重点的社会管理结构和以公民自治为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以“美丽海口”和“平安海口”带动“四宜城市”建设。
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身上的重担和历史赋予的使命,勇敢地走向改革开放的前列,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事业。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
关键是转变方式的创新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 董光海
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带来的闪光点却十分耀眼,清楚的说明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开始走向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治理”必须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统筹兼顾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理念,全面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水平。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社会治理”必须创新工作方式,必须抓住重点,攻坚克难。海南建省办特区25年来,经济社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但是,随着人们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多元化,再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已经很难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引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提供服务。海口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密集且结构复杂,老旧城区、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配套正待提升改造,利益冲突引发的各类矛盾集聚交织,“社会治理”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向社会民生,完善社区软硬件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治理单元,通过调动各方面力量,老百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正逐步提高,构建社会协同,公共参与的社会自治模式正在形成。陈辞书记在听取海口市改革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工作汇报时强调:“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职能转变,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三大改革任务。其中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市最为迫切、最能见效的领域,是明年三大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要实现网格化管理城乡全覆盖,部门全覆盖,业务全覆盖”。要完成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我认为重点要紧抓“社会治理”中的各项难点工作加以创新和发展。
一是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程序,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提供良好的服务,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社会组织提供施展才智的舞台。
二是推进流动人口服务创新。要公平对待并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的治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三是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
四是推进“网络”社会建设创新。要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络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五是推进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创新。要建立健全对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切实解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尤其是要致力于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海南要进一步强化特区意识
海南省委党校教授 王建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作为经济特区的海南,作为海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海口,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理应站在改革的前列。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特区意识。所谓特区意识,就是以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认识,是以特区走向新时代相协调的开放情怀,是以特区超常规发展相一致的创新精神。一个是认识问题,一个是情感问题,一个是精神问题,这三者构成了特区意识的三个维度,缺一不可。
具体地说来,特区意识包括如下内容:
1、开放意识。这不仅是中央对特区的要求,也是时代对特区的要求,人民对特区的要求。
2、改革意识。本来,开放是与改革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我们论及特区开放的时候,就十分自然地要论及特区的改革。这里之所以把改革单独起来加以论述,目的是想更加突出改革的重要性。
3、敢闯意识。当年邓小平对全国人民说,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可以说是20世纪末一个中国老人的最强的呐喊声。试想,如果没有邓小平当年的呐喊,没有当年全国人民鼓起一股敢闯、敢试的勇气,就不会有中国今天繁荣昌盛的大好形势。
4、敢干意识。我们是经济特区,无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记邓小平的教诲,应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仅为自己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而且要为全国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5、艰苦意识。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但艰苦年代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在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善的情况下,也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6、机遇意识。抓机遇,实际上就是讲效率。要知道,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因为“时不我待,机遇稍纵即逝”。
7、宽容意识。在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要鼓励大家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抓机遇,同时又要有纠错的机制,还有更重要的是要有宽容的意识,要允许人出错、要允许人犯错误,只要是为了特区的事业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
8、高效意识。要知道,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在速度和效率上走在时代的前面,这样才能体现特区的风貌、特区的气派。
9、廉洁意识。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一个社会要求得高效发展,没有一个清廉的社会环境,没有行政部门的廉洁自律,没有司法机关的秉公执法,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但是特区社会发展的环境要求所决定,更是社会的公平发展所决定。
10、发展意识。自然,我们前面所论述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社会的发展。不管我们这个社会怎么样,不管我们这个社会有什么先进的意识,如果这个社会不能很好、很快地发展,恐怕都不能说我们是成功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才说发展是硬道理。
11、创新意识。在特区,除了要有特殊的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的精神,这是我们特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12、和谐意识。一是海南的发展要政通人和,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家和万事兴;二是海南的发展要和谐相处,也就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一句话就是绿色崛起。
十八届三中全会彰显教育公平
海口经济学院执行院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教授 曹业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个美好的前景:改革不仅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是让全社会共享改革的红利:改革不仅是促进国家富强起来,还要让全体民众都真正富裕起来。决议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与政策,都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和包容宽松的创新环境,构建公正公平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并优化全社会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的分配机制,以充分彰显出社会公平正义。而这一点,在教育领域体现得尤为充分。
教育领域的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攻坚的一个重点领域。不仅因为教育是民生要务,也因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通过改革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因改革中的一些失误而受到社会诟病。对于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终都归结“教育公平”这一点来。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坦率地讲,在中国处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时,以及历史上造成的城乡堑沟,导致教育不公平在现实中还较大程度地存在着。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包括过去视为精英教育的大学教育也逐渐大众化———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都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但在现实中,包括教育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分布不均的现象。这些不均现象,大到城乡差异,小到重点非重点学校差距的情况随处可见。部分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强大得可以跻入国际先进水平,而一些贫困地区则连基本校舍和师资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解决这一些教育不公平问题,不是靠某一个方面的改革,而要综合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就是强调对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现有教育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科学地调整包括教学设施、师资和相应投入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构建能够有效推进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为此,《决定》部署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等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如果有效贯彻实施,不仅可以让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还要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成长和发展机会,满足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快速提升的前景。
拓宽路子 加强党建
海口市委党校副校长 王陛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我认为,在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下,加强党的建设,应拓宽思路,拓宽内容,拓宽路子,紧紧抓住“六个围绕”加强党建工作:
一、围绕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建。目前,有些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了,党性修养滑坡了,党的信念、党的纪律、党的组织原则、党员的义务等方面都记不得或淡忘了,只有通知参加党的生活,开展党的活动,以及交纳党费的时候,才想起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说明了有些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党性意识不强。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员意识,让共产党员都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牢记党的纲领,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的义务,牢记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纪律和党的组织原则等。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围绕牢记宗旨加强党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必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的宗旨,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实践群众路线;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广开门路,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所困、所盼、所需、所求;就是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这样,才算是牢记宗旨,才能塑造好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才能凝聚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围绕履行职责加强党建。履行职责是党组织赋予党员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履行好职责,是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具体表现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标准。是为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行动。要认真履行职责,必须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必须依法行政,按程规办事;必须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必须增强履行好职责的本领,胜任本职工作;必须尽职尽责,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履行好职责,展示共产党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工作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怀。
四、围绕党务工作加强党建。开展和加强党务工作,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性工作,不打好党建工作的基础,党组织就没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党的细胞、党的活力就不存在。加强党务工作,就是要坚持和改进党组织活动的方式方法,确保活动效果;就是要坚持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就是要坚持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党员正能量的发挥;就是要坚持和改进党费收缴工作,确保党费管好用好;就是要坚持和改进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确保底清方向明。党务工作做好了,党的基础性工作扎实了,党的活力才能激发。
五、围绕科学发展加强党建。党章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发展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促进科学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的坚强。
六、围绕反腐倡廉加强党建。反腐倡廉,关系到党的形象、党的命运、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注重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反腐倡廉,首先,要筑牢防线,就是要筑牢思想防线、道德防线、机制防线、权力运行防线、决策防线,做到防范于未然;其次,要营造氛围,就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做到警钟长鸣;其三,要加强监督,就是要广开监督门路,做好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组织监督、制度监督,做到紧握防腐这根弦;其四,要严肃查处,就是对腐败现象、腐败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做到从严治党。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充分认识“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大意义
市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任编辑 黄白
毫无疑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树起一座深刻改变中国发展的里程碑。一个最重大改变是鲜明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其意义堪比1992年首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市场经济本质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不管它戴着何种“主义”帽子。把资源配置权还给市场,显示了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勇气和担当。所有与经济有关的制度,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必然在“市场决定”原则下焕发生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简政放权、培育市场关系开始的,但35年艰辛改革却仍在深水区“摸石头”;海口的改革同样是从建立市场开始的,但历经几十年苦干,海口经济仍属欠发达水平。究其原因,问题都出在对“市场”的认识上。多年来过分强调政府主导,但主导往往在“特色”掩盖下异化为对经济的干预和压抑。市场决定不了资源配置,当然就决定不了市场经济质量。近年来,令经济发展饱受折磨的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城市病、耕地占用多、地方债风险、生态破坏等问题,无一不跟市场资源配置权缺失有关。这正是中国和海口的经济体制都急需改革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在倒逼我们反思。反思现代市场体系该怎样建设,反思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的局面该怎样形成,反思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权力该怎样保证,反思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该怎样实现?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还在鞭策我们赶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总揽全局的思路与方式,转变行政审批那些不尊重“市场决定”的主观苛求。政府公权力应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党建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有天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资源如何配置才能使各类经济体健康自由发展,市场自有市场的规律。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还将迫使我们尽快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领域的改革都需要“摸石头”,但“摸”的应是“他山之石”,大胆借鉴先进治国理念和做法,最大限度释放社会活力。一个“自主自由自律”的市场,只能产生于“宽松宽容宽管”的社会环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就是能否确保这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可持续地在现代化轨道上前行。
比内陆更依赖于市场的热岛城市海口,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源仍在市场。有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比之更重要的就是执行力了。
以上内容来自:海口晚报
[责任编辑:yf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