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网 行业动态】在惠州,中医药是守护健康的卫生屏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目前,惠州市正在博罗县龙华镇规划建设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和中医药创新基地,在中医药创新基地方面,博罗县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挂牌建立中医药孵化器,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孵。
承续百草油技艺将建中医药创新基地
2016年元旦刚过,在广东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民革惠州市委会主委廖锦堂提交的《关于充分发挥葛洪、屠呦呦名人效应,全力打造广东中医药产业与健康服务业新品牌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
廖锦堂在这份建议上呼吁,以罗浮山、南昆山为依托,在博罗西北部、龙门西南部规划建设广东省中医药产业与健康服务业示范园区;创建葛洪中医药研发基地;加快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广东中医药“葛洪”、“屠呦呦”著名品牌等多项举措。
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这里终年云遮雾罩,草木葳蕤,药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金耳环、石上天葵、罗汉果、鸡骨香以及巴戟、黄精、灵芝、土人参等药用植物就有1200多种,被冠以“百草药库”的美誉。依托罗浮山、象头山,惠州已经逐步建立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目前该地区拥有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近百个。
在所有中药产品里,最能代表惠州特色的莫过于百草油。史书记载,葛洪在罗浮山采集百草,苦炼九转金丹,丹尚未成之际,炼得一种芳香液体,葛洪称之为“百草药油”,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等功效。如今,以罗浮山百草油为代表的中药产品,经岭南民间中药验方研制生产,又蕴含惠州特有的中医药文化基因,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受到广大华人的认可。
目前,惠州市正在博罗县龙华镇规划建设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和中医药创新基地,在中医药创新基地方面,博罗县科技企业孵化器内挂牌建立中医药孵化器,目前已有3家企业入孵。同时,惠州市正积极联系洽谈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下属中药研究所、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药资源中心等科研单位,力争分院落户惠州,激发中医药创新活力,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
中医文化进万家一群普通市民的中医梦
在惠州,中医药的因子绝不仅限于传统的中医生或中药产业,而已经渗入这个城市的内在禀赋和文化基因。
在惠州,有这么一群中医爱好者,他们通过网络、到外地拜访名中医,或在本地组织中医读经班,学习传统中医。
“姜皮有解表功效,姜肉能止呕、暖胃、驱寒、护肝等。姜皮性凉,姜肉性热。制作时,保留一些姜皮,能中和姜的性状。”说起姜茶的功效,1987年出生的杨燕头头是道。在父亲影响下,杨燕从小就与中医结缘,每当患者登门向父亲问诊,杨燕也在一旁学习观舌苔、手相等。如今,她已能认出100多种草药,经常通过微信朋友圈,教朋友什么样的体质应该如何养生,还教大家怎么煲适宜的药膳汤。
在中医爱好者中,杨燕算不上年纪小的。2016年4月,惠州市演达中学依托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的课题研究项目,在校园内建成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演达中学中草药科普园”,种植了上百种中草药,培养了一批对中医药发生兴趣的90后新生代。
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只有孩子们对中医文化有兴趣,有自信,中医药的因子才能长久传承。同样在2016年,惠州市惠城区特别建立了青少年中医药兴趣小组,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培育医学人才。
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医学典籍相比,更具岭南特色的艾灸文化在惠州更是源远流长。据记载,葛洪的结发妻子、史书记载的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改进了传统艾灸的方式,采取隔姜灸、隔蒜灸等方法,还共同研究出99种灸方,奠定了艾灸学的雏形。
为将艾灸文化发扬光大,使艾灸疗法走入寻常百姓家,博罗成立了博罗县博艾志愿者协会,通过志愿者的力量弘扬艾灸文化,通过义诊、讲座培训等方式深入基层,让艾灸服务更多群众。
如今的惠州,中医药是守护健康的卫生屏障,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80后、90后的中医药爱好者涌现,艾灸文化蔚然成风,中草药园地遍布城乡,中医药文化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基因中不可分割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