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中医女博士云还是云梦不再是梦

中医女博士云还是云梦不再是梦

发布:2018-08-24 06:1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医女博士云还是云梦不再是梦

中医女博士云还是云梦不再是梦

中医女博士云还是云梦不再是梦

   达医 名片
  陈云,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负责人,主治医师,中医博士后。中医多学科并学,专业跨越针灸学(本科、硕士)、中西医结合肺病学(博士)、中医脉象学(博士后)。擅长以脉诊指导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疾病及亚健康问题的诊断与治疗。
  □文/片 董昊骞

  笑意盈盈,双眸晶莹,说话柔声细语,就像清风徐来,坐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治愈系”淑女医生陈云博士面前,让人不自觉地心静。由她领衔的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是山东省首家一站式诊疗工作室。通过半年时间患者口耳相传,这里已成为不少人尤其是慢性综合病和疑难杂症患者就诊的首选之地。
  从读初中起,陈云就梦想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但出自医学世家的她,中医又如影随形,像是生命的一部分。本科时省吃俭用买来物理杂志暗暗自学,泡在机电市场向机电师傅虚心求教,所有的坚持和付出,帮她把梦想照进现实——苦心10年研发出来的那台“艾的”艾灸仪,与梦不二。

    大二暑假两次“出诊”,“居里夫人”专心学医
  “从读初中直到大学三年级,我内心一直希望自己将来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这种想法非常强烈!”说起自己学医的初衷,陈云告诉记者,她的父亲是一位医生,经常会和她聊起治疗疑难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我潜意识里,中医这个职业如影随形,是生命的一部分。”
  高考结束后,父亲帮陈云填报了学中医的志愿。当时陈云对此并无抵触,但她也偷偷学习高等数学和物理。
  “那时候物理和数学杂志6块钱一本,为了买杂志,真是省吃俭用,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想起自己的大学时光,陈云笑着说,自己为了女科学家的梦想付出颇多,“白天上课作为医学生要学习医学知识,只能利用清晨、夜晚和午休时间自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学科。”
  直到大二那年暑假。
  “大二暑假在老家时,邻村一个老奶奶抱着意识不清的孩子冲进我家。她知道我是医学生,让我救救她发高烧的孙子。打了一周抗生素的孩子持续高烧,已经烧到42℃,神志不清了。”那时,刚刚20岁的陈云假装淡定,拿出了父亲的三棱针,对准孩子的耳尖穴扎了下去。因为紧张,她用针刺了五六次,才终于扎破挤出血来。紧接着孩子“哇”一声大哭,汗水频频流下。十分钟后,孩子体温降到了37.5℃。
  也是那个暑假,一位急性心绞痛发作的独居老人,紧紧抓住陈云的胳膊让她救命。在没有任何抢救设备和药品的情况下,陈云一个人又翻不动患者,她拼命掐按患者膻中穴、内关穴和后背心俞穴大约20分钟。患者皮肤被按得发紫了,陈云的手指也麻木了。好在,老人被她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当时只想着抢时间救人,其他事情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之后常常想起发烧迷糊的孩子发紫的脸,想起心绞痛老人因为强烈求生欲而嵌进我胳膊的指甲……”这些不断浮现的场景,让陈云在大三开学时,一下子觉得学中医的自己也可以很伟大,可以做像科学家一样神圣的事情。于是,陈云开始努力学习中医,好让自己面对病情时更自信,更有办法。
  领衔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病人多患疑难杂症
  “陈大夫,你再帮俺看看吧,现在轻快多了。”35岁的陈女士来到陈云的诊室,立马抬起自己的右臂,“大夫你看,已经能抬起来了。”她的语气中满是喜悦。陈女士老家在菏泽,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旁的市场上开了个馒头店。自从大半年前她感到右臂活动不方便开始,每次遇到来市场的患者或医院职工,她就打听好大夫。“给我推荐最多的就是陈云大夫。”
  记者遇到陈女士时,是她第二次到陈云的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进行治疗。她说,大半年的时间里,她的胳膊越来越不舒服。“陈大夫给我针灸,也开了些中药。”虽然只进行了一次治疗,但她明显感觉有好转,“以前就觉得肩膀和背上有东西似的,我平时揉面干活都受影响,陈大夫昨天给我扎完针,当时就觉得轻松,真是遇到神人了!”
  事实上,和陈女士有相同感慨的人还有很多。陈云的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开诊仅半年时间,已经有很多患者通过老病号介绍找到了她,而且多数都是疑难杂症。“其实有些疑难杂症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出身医学世家的陈云坦言。
  “我可算是有地方说说了!”家住黑龙江的范女士得知记者来意,拉着记者的手说:“13年了,我都快要放弃了,没想到遇到这样一位大夫,她救了我的命!”
  范女士回忆,2005年她有一天肚子疼,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她打了抗生素。虽然肚子不疼了,但是她感觉身体麻木,心脏也出现了不适,拨打120进行抢救。“当时被救活了,但是身体一直不舒服,还总是出现幻觉。后来去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好多地方,看了好多专家号,都不见好转。”范女士说,她已经打了十多次120。一年她至少有9个月要在外面看病。她甚至认为自己活不下去了,连后事都交代好了。“亲戚邻居都说,只要是我小区有打120的,一定是我,都不用琢磨。”
  今年7月,范女士的同学为她推荐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陈云,“说实话,我来了一看,这大夫长得好看,看着很年轻,说话温温柔柔的,要是让我自己找大夫,绝对不会挂她的号。”在范女士以往的看病经验中,挂号一定要挂老专家的,对方至少也要是50岁以上的医生,“我来到这一看,基本就失望了。”
  远道而来又是同学推荐,她还是决定先让陈云试试。“从陈大夫给我看病到今天,已经是第11天了,如果11天前你碰到我,我根本没力气跟你说这么多话!”范女士对记者说,虽然还不到半个月,她却已经成功停了高血压药。原先每天基本都是躺着,现在也能到黑虎泉和大明湖转着玩一玩了。“我是想把我真实的求医经历分享给大家,这么好的大夫,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受益啊!”
  陈云诊断,范女士的是由于注射过多抗生素导致身体紊乱,十几年的抗抑郁治疗又导致了进一步的失衡。“我们中医讲究的是医理,只有把‘理’分析正确,才能按照正确的思路为患者诊治。很多疾病都是整体背景异常的局部表现,多个局部异常又导致整体系统质的改变。所以中医强调整体辨证和调理,经过调理修复近于平衡的身体自己可以疗愈疾病。”
  潜心10年研发出艾灸仪,像是另一个孩子
  成立于2017年12月1日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整体诊疗工作室也正是秉承着这种理念。“把人当做一个整体,进行整体治疗,而不再是分为哪几个科室。”经过半年多的运营,如今从周一至周五的每个工作日陈云都要坐诊,平均每天为二三十名患者进行中药调理,为五六十名患者进行针灸等综合治疗。
  在患者中提起陈云,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句“医术好”。陈云坦言,“我有时候也是大着胆子预支给他们希望。”她说,患者来求诊,尤其是疑难杂症患者,都是带着希望而来。哪怕患者的病情再复杂,作为医生,她也要先让病人在心理上有希望,从而好好配合治疗。“我认为治疗疾病是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患者心理上的积极和配合非常重要,生机和希望是药物所无法给予的正能量,这不是欺骗,而是一种心理帮助。”
  由于家人多为医生,她的家庭聚会每每会从各种主题的第一杯敬酒,最终演变成一场学术讨论会。
  作为中医女博士虽然救治了无数患者,陈云心中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科学家的梦想,仍未熄灭。2006年,上研二的她开始研发艾灸仪。那时的她在思考一个问题:艾灸疗法,与汤药、针刺并列为中医三大疗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扁鹊心书》中提到“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但因为操作不方便,艾灸的传承限于瓶颈,更谈不上普及艾灸,还医于民。
  她开始思考研发一种既能保证艾灸疗效又能操作方便、节省人工的艾灸仪。跨专业研究的每一步都非常困难,从研二开始的10年里,陈云常常泡在北园机电市场和灯具市场里,向师傅们求教各种器件的工作性能。她买回家拆解的产品不计其数,家里地下室成了她作废产品的堆放地。老父亲批评她“不务正业”,朋友婉劝“别拿自己的短板去硬拼”,但都奈何不了她偷偷的执着和坚持,像是本科时省下饭钱买来杂志午夜自学的那个追梦女孩。
  产品设计好了,不在应用中检验无法知道设计是否有漏洞,陈云为了让艾灸仪在临床使用中达到完美,反复实验。开一个小模具就要几千到几万元,整个仪器有好几个关键零部件,每个零部件她都开过三四次模具。她坦言,很感谢家人对她的支持,尤其是同是医生的丈夫。他理解妻子的追求和梦想,既在资金上支持妻子,平时又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5年,陈云发明的第一代“艾的”立式艾灸仪问世。通过临床使用,2016年她发现了一些小瑕疵,果断停产再度进行开发。她为购买过第一代“艾的”立式艾灸仪的人更换成了无死角的第二代“艾的”立式艾灸仪。“我的孩子今年10岁了,我研发艾灸仪也用了10年时间,在我心里,艾灸仪就像我另一个孩子。”陈云说,除了提高自己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病痛外,她还想通过科学研发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让中医技术走进千家万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生活日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