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中医学术发展“千年怪圈”怎么破?

中医学术发展“千年怪圈”怎么破?

发布:2016-08-11 09:13 | 来源:互联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中医学术发展“千年怪圈”怎么破?,中医

(原标题:中医学术发展“千年怪圈”怎么破)

本报记者 盛利 实习生 傅元灿

“中医虽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却只是在古老的学术框架内进行小范围活动或基本保持不动,中医学术发展已进入‘千年怪圈’。”近日,“中医文化蓝皮书”课题组组长、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主任毛嘉陵,在成都发布《中医文化蓝皮书: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报告(2016)》时表示,为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必须构建起新型中医学术发展模式。

该蓝皮书由北京中医药文化传播重点研究室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牵头,并邀请成都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撰写。

蓝皮书中称,从先秦时期起,在“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的驱动下,中医主要通过采集表面、整体信息对人体健康进行推测式的认知判断,在《黄帝内经》《伤寒论》之后,中医核心学术体系再无突出成就,形成“怪圈原点”;进入19世纪,中医期望通过“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等与西医碰撞的现代化改造,搭上现代医学“快车”,却被冠以“封建旧医”,元气大伤;随后数十年,中医虽历经“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发展”等现代化改造,但却未能促成理论体系突破;当前,中医药界人士回归呼声渐起,提出“急刹车”,要求“回归传统、回归经典”。中医学术发展的“千年怪圈”由此形成。

“事实上,中西方医药文明碰撞给中医带来的所有不安,正是源于‘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的历史局限和本身的僵化。”毛嘉陵认为,中医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必须由基础学科的成果来不断充实,然而能够支撑“古典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发展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基本上已经消失,“要从根本上破解中医的这个‘千年怪圈’,就必须从中医药文化着手,推动中医药模式升级和更新换代。”

由此,蓝皮书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开放式的中医学术发展模式——“未来自然整体型”中医药模式,提出要在继续坚持宏观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引入大数据、复杂性科学、智能化和工具化等现代科学方法,使其整体的、宏观的、粗放的医学认知能够在微观信息、精确量化和数据支撑等多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

“当中医真正能够面对量化数据、分析研究量化数据、评价量化数据和应用量化数据时,从农业社会直接跨入现代信息文明社会的中医就有希望了。”针对“未来自然整体型”模式下,大数据在中医数据采集以及量化分析方面的应用问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余曙光举了个例子:在中医临床诊疗的“切脉”环节,以前主要是依靠中医师个人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个人主观性无可避免,但随着中医大数据的建立,中医师就能在不断增多的云积累数据范围内,对脉象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更精准的临床诊断和更合理的医疗处理方案。

齐亚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