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仝小林:中医药是走向世界的最好窗口

仝小林:中医药是走向世界的最好窗口

发布:2021-07-20 19:11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深圳新闻网是立足深圳、辐射全国的综合性区域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新闻、视频、博客、房产、汽车、财经、健康、美食、旅游、教育、时尚、娱乐、交友等20多个频道,

原标题:仝小林:中医药是走向世界的最好窗口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8月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寅 陆云红 李萍)绿槐高柳咽新蝉。正是暑热时节,结束了一上午门诊的忙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新冠肺炎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在他工作的广安门医院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起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诊治,他充满冷静思考和科学精神的话语带给人阵阵沁人心脾的清凉。

“慢郎中”成了“急先锋”

长久以来有个说法,中医擅长“慢病”而非“急症”。对此,仝小林有不同的看法。

“急症的治疗其实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据可考资料,中医学几乎参与了我国历史上全部疫情的防治,护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他说。

就他本人经历而言,17年前,曾作为中日友好医院(临时SARS病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组组长,第一批进入SARS病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SARS患者,相比单纯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平均退热时间和肺部阴影吸收时间均显著缩短,他对11例初治患者应用纯中药治疗的病例是全世界唯一纯中药治愈SARS获得成功的记录,并被写进了世卫组织《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试验》报告。2003年中医药救治SARS患者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他对中医药在急性重大传染性疾病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信心。

这次新冠疫情在武汉集中暴发后,仝小林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除夕夜临危受命直抵武汉,在湖北64天不舍昼夜,以命相搏;去时白雪飘飞,待到四月返京时,迎春花早已鹅黄满枝。

面对疫情集中暴发、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大量高风险人群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及时诊治的危急情况,仝院士第一时间深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隔离病区、危重症病区等,并走访社区、发热门诊,掌握了各阶段新冠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等信息,再结合武汉当时湿冷的气候特征,对此次疫情的性质迅速作出判断——寒湿疫,并拟定针对此疫邪的通治方——“寒湿疫方”。

为了使大量高风险人群和轻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并缓解医院和发热门诊压力,他将防控重心前移、下沉至社区,探索建立了“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的社区防控“武昌模式”,中医第一时间介入,向高风险人群统一发放中药,据统计,“寒湿疫方”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累计发放中药70余万副,救治发热、疑似、轻型、普通型病人5万余人。当地卫健委资料显示,1月28日,武昌区隔离点疑似病例确诊比例高达90%以上,自发放药品后14天,新增确诊人数第一次出现断崖式下降,并维持在低位水平,3月5日下降至3%左右,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武昌模式”是危急时刻传统医疗模式应用的典范,在孝感、黄冈、郑州、西安、吉林等地区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吉林省舒兰市发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昌模式”再一次发挥了提前干预、预防治疗的关键作用。

抗疫中的中国智慧

“与以往相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介入治疗更早,更全面,不仅冲在救治最前线,而且‘打满全场’。”仝院士说。从预防到康复,他带领团队与武汉多家定点医院合作开展了覆盖新冠肺炎防治全过程的临床研究,充分贯彻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

如针对武昌区隔离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的通治方干预研究显示,430例中药组0例加重(0.0%),291例未服中药的对照组19例(6.5%)加重,中药干预有效截断了病情的进展;对定点医院662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应用中药汤剂组的死亡风险下降了87.7%,明显低于非中药组,有效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死亡率;针对恢复期患者,对武汉6个康复驿站420名治愈出院患者的观察分析显示,经中医综合干预包括恢复期颗粒、八段锦、穴位贴敷灸等,被观察者咳嗽、胸闷气短以及乏力、心悸、失眠、出汗等症状明显改善,干预组的复阳率为2.8%,远低于对照组15.8%。为中医药早期、全程介入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仝小林坚持一边临床实践,一边优化诊疗方案,牵头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中医方案,从第三版到第七版,不断补充更新对该疾病的最新认知和治疗,为一线临床医师提供了切合临床需求的中医方案。他还针对新冠恢复期患者,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和《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为恢复期患者提供了以中医适宜技术、传统功法、饮食、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康复指导。

他还将第七版方案中的中医部分进行翻译解读,发布在国际期刊,多次参加相关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连线海外中医团体与欧美专家,解读“寒湿疫”中医防治策略,分享国内取得的3项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为国际新冠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

针对目前仍在全球持续扩散的疫情,仝院士强调:“新冠肺炎现在已是全球范围内的传染病,所跨之时间空间范围较大,而寒湿疫主要针对武汉疫区。其他时段及地区的新冠肺炎还需要依据‘因人因时因地’原则,三因制宜,综合患者以及季节、地理环境等因素具体分析,不能一个方子包打天下。目前我们对它的认知远远不够,还有很多问题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做好防范是“王道”

疫情席卷全球,焦灼的人们都在关注秋冬会否卷土重来,何时能划上句号?对此仝小林表示,很难精准预测,“还是应该交由流行病学家、研究模型与数据分析的专家来做判断,中医的研究更侧重于诊疗。”

至于万众瞩目的疫苗问题,仝小林则说:“中医药的预防和疫苗完全是两回事儿。疫苗针对性更强,靶点更明确,中医药防疫则讲求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功能。”

他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养生与保健,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心静气和”,从而提升人体的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是中医防疫的一个大的路径。

“通俗地讲,吃喝拉撒睡这几方面都要注意。”他说,饮食要有节制,讲究质量,注意营养均衡。同时根据各人的体质调节饮食。另外要促进身体的代谢循环,保持“出入”平衡。“睡眠问题也很重要,应早睡早起,老年人每天最好睡‘子午觉’。”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仝小林表示,以“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社区中医药防控为特色的“武昌模式”是在疫情特殊情形下产生的,但它对未来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深圳抗疫措施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