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中医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较强的区位优势。四川中药资源丰富,有中药资源5000余种,其中道地药材49种,约占全国的1/5,中药材具有品质优、品种多、产量大、临床效果显著等特点,在中医界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
在近日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绵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承办、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协办的四川省中医药科技创新暨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研讨培训会上,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指出,当前四川省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中医药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和相互促进不够;二是中医药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科技创新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相对短缺,基层中医药产业技能型人才量少质弱未得到根本改变;四是部分市、县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协同推进的意识缺乏。
田兴军表示,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全面夯实中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努力争取首个“国家中医药产业创新改革试验区”落户四川;围绕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中医药健康产业,在有条件的市(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同时,积极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机制,尽快制定行业标准,先期集中打造攀西、乐眉及成都平原的特色中医药健康服务业集群。
作为一线科研工作人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认为,要有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要做到以下两点。
弘扬中医药的原创思维和原创优势,重视传承及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黄璐琦介绍,中医中药是建立在“仰观天,俯察地”的基础上,古人对事物的认识来源于每天零距离接触自然界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是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象”这一取类比象的方式来完成的,而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在临床很有价值。如阵发性房颤是常见心血管病之一,以突发突止为特点,与“风善行数变”这种特性类似,因此很多老大夫在用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生龙骨、生牡蛎等熄风药,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中医药科技创新一定要遵循中医中药的原创性思维。
做到创造性地转化,而不是消耗性地转化。黄璐琦指出,近代在学科设置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创造性地转化,不过用历史研究的角度看,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学问被转化得更现代了,但很多复杂、细碎的成分在转化过程中被遗失了。
屠呦呦老师给中医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作为青蒿素发现的重要文献源头,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有关“渍”,据说被考证过到底如何操作,屠老师也正是从“渍”中创造了低温萃取的工艺。黄璐琦认为,中医人在做科研、发展学科的时候要创造性地转化,而不是消耗性地转化,应贴近临床、服务于临床,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