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三仁”理念引领人才培养

南京中医药大学“三仁”理念引领人才培养

发布:2016-05-20 14:07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公示了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名单,南京中医药大学102岁的中医耳鼻喉科创始人干祖望教授和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摘取殊荣。南中医对这个中医人的最高荣誉并不陌生,在2009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三仁”理念引领人才培养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局公示了全国第二届“国医大师”评选名单,南京中医药大学102岁的中医耳鼻喉科创始人干祖望教授和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夏桂成教授摘取殊荣。南中医对这个中医人的最高荣誉并不陌生,在2009年评选出的首届30位“国医大师”当中,由南中医培养走出的就有10位,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橘井泉香传千里,青蓝相继薪火传。建校60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修身自律以存仁心,德术并举始出英才”的教育之路,凝练并坚持“仁德、仁术、仁人”的育人理念,把“仁爱”思想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南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国高等中医教育摇篮”这一美誉刻画得更加立体而厚重。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胡刚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大学办学的根本问题。中医药学所积淀的人文精神带有鲜明的民族传统印记,这也是中医药学的灵魂所在,传承和发扬好这一文化瑰宝是我们的使命所在,我们要通过人才培养这一有效载体,达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深度融合”。

  俊彦群集:中医史上多个“第一”

  逢拥国家中医药发展的机遇,承负振兴中医药发展的重托。1954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成为全国最早创办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正是注入了“厚重的民族情怀”,南中医让其每一个步伐都对接甚至引领着国家中医药发展的脉搏,坚定成稳、铿锵有力……以承淡安、叶橘泉、由崑为主的南中医首任领导集体,坚定不移地贯彻了“培养中医、提高中医”的办学使命。创校之初,中医教育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甚至没有一本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教材。南中医发动师生从1955年底到1958年短短三年,编写中医药教材28种计740万字,尤其是《中医学概论》《中药学概论》《针灸学》,发行量之大、影响之广、赞誉之高,被出版界和教育界视为划时代的创举。各地相继开办中医院校却苦于没有师资,卫生部就从南中医抽调支援,并委托南中医开班培训。上世纪50至6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培训的学员遍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人数达1436名,他们大多成为了当地中医事业的奠基力量。

  第一批师资、第一套教材、第一套教学大纲、最早的学部委员、最早的留学生……新中国中医教育史上这许多引人瞩目的“第一”,都永远记在了南中医名下。从诞生的那天起,南京中医药大学就与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橘井泉香:杏林孕育嘉树乔木

  在中医传承中“杏林”喻医界,“橘井”喻良药,后人以“橘井泉香”、“杏林春暖”来赞誉医者的仁心仁术。南京中医药大学秉承这一历史文化精髓,总结凝练出“仁德、仁术、仁人”的“三仁”教育理念:“仁德”,就是以仁爱为核心内容的道德品质;“仁术”,就是以精诚为价值追求的知识技能;“仁人”,就是以德术合一为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

  正是对这一育人理念的坚守,60年来,南中医走出了一大批苍生大医、学术领军,如:周仲瑛、朱良春、干祖望等12位“国医大师”;徐景藩、夏桂成2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承淡安、叶橘泉等5位院士(学部委员)……这样辉煌的记录在全国中医药院校当中无人可与之比肩。此外,南中医培养出全国一流医药企业“老总”,在中医院校里也是最多的,他们纷纷以实际行动反哺母校:康缘药业集团斥资一千六百万在学校设立“康缘中医药科技创新与奖励基金”,并与学校合作共建“康缘中药学院”;以岭药业捐资1000万元设立“以岭教育发展基金”;先声药业集团与学校合作共建“先声商学院”,校企亲密合作,搭建创新平台。

  折枝成林,生生不息。在前辈们的荫泽之下,一棵棵“嘉树乔木”在南中医这片“杏林沃土”之中茁壮成长:学生们志愿发起“农民健康百村工程”大型义诊活动,已走过180余个行政村,服务农民近7万人;在贵州月亮山最深处支教的毕业生陈晓明,自愿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选择一辈子留在穷苦的大山里教书育人;一所由南中医大学生们自主管理的大学生实训基地“朝阳模拟医院”,已在校园内运营八年,这里只要3元钱,就可享受半小时的专业推拿……

  跨越重洋:世界开遍中医之花

  如果你也用“古老”、“传统”、“保守”这样的字眼来定义中医药,恐怕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国际化”程度之高会让你大吃一惊。走在校园里,不同肤色的留学生随处可见。1万2千余名在校生中,留学生就占了十分之一。

  早在1957年,南中医就接受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外国留学生;1975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8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确立为传统医学合作中心;1993年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共同创办中医学专业,首开我国与西方正规大学合作开展中医学历教育之先河;2010年,国家领导人亲自为南中医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

  建校60年来,该校培养的海外中医药人才已近15000人,他们遍布在90余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苏里南共和国前总统陈亚仙、“现代欧洲中医之父”马万里、“澳洲中医立法第一人”林子强等人在内的海外校友,他们把南中医结出的种子撒满五洲四海,让世界开满了中医之花。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南中医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使命在于植根深厚文化,胜势在于大胆开拓创新。我们要将‘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普遍规律与学校的办学属性和行业面向有机统一,通过传承坚守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臻于精诚至善大美”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涤平说。刘丹青

  【主持人手记】

  “杏林春暖”与“橘井泉香”均是我国传统医药史上著名典故,代代流传,成为弘扬中医文化的范本,也成为中医仁爱精神的象征。而今,中医文化该如何传承,应以何为载体,何以育人……成为医学教育的普遍话题,时时向国人发问。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仁德、仁术、仁人”的教育理念将这些问题回答得精湛得力:培养出的学生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文化底蕴和精湛技艺,传递的是“精诚”;针灸大师一针定痛,在叮嘱患者避风寒、多平卧的朴实话语中,我们听到的是“精诚”;志愿者大学生为患病的空巢老人送去中药,彰显的也是“精诚”;月亮山下无悔人生的陈晓明,一生不再回大城市,贫困孩童感激的眼神里映射的也是“精诚”……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无需一字一句的宣传,南京中医药大学“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正缓缓植入大学生心田,她像一颗“仁爱”的种子,催生着“以仁育仁、以爱育爱”的生命盎然。

  本栏目主持人张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