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安徽医改天平向中医药倾斜

安徽医改天平向中医药倾斜

发布:2016-05-10 08:09 | 来源:健康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从中医师收入低到薪水体面,从改革一刀切到分类指导并两次补偿,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特色优势愈加凸显

  从中医师收入低到薪水体面,从改革“一刀切”到分类指导并“两次补偿”,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特色优势愈加凸显——

  自2012年开始,安徽省就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5年4月,随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大幕拉开,共有15家城市公立中医院参加改革……安徽在新一轮医改中担任了“排头兵”的角色。

  扛起医改试点省这面“大旗”,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董明培切身感受到了医改大潮中政府与市场的“博弈”。为了兑现“患者就医负担不增加,医务人员收入不减少”的承诺,近年来,安徽省在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倾斜政策,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作用,放大医改政策的惠民效果。

安徽医改天平向中医药倾斜

  探索“两次补偿”新模式

  破除“以药养医”是医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取消药品加成后,为弥补公立中医院在药品加成方面的损失,安徽省在政策上更“偏心”中医药,不仅仍保留了中药饮片加成,并在计算药占比时不包括中药饮片,还对中医药实行“两次补偿”机制。

  该省选择了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开展“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中医药服务分类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两次补偿”新模式:第一次由基本医疗保险补偿(补偿需方),采取现付制,通过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第二次由政府财政补偿(补偿供方),采取后付制,由政府财政按照中医药服务的质量、数量和满意度进行补偿,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引导中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同时,对公立中医医院实行差别化医保政策,新农合对中医药服务提高10%报销比例,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杨骏说,实行这样的改革后,患者支出普遍减少。

  家住亳州的李女士也切身感受到了变化。“带孩子到亳州市华佗中医院看儿科,虽然专家号和诊疗费比以前增加了10元,但这10元全部由医保报销,自己减少了开销,村里的邻居都说看病便宜了。”

  为了降低中医院的运营成本,带量采购也是常用的一招:几家中医院抱团带量采购中药,让医院和企业有了双向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曹奕笑着说,自从实行带量采购后,自己的“嘴皮子”灵活了很多,给医院省下不少钱。

  2014年起,安徽省探索性地开展公立中医院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对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实行以市设区的市为单位组建采购联合体、省属医院单独组建采购联合体进行带量采购。药品带量采购降价幅度为7%~30%。

  提高中医药服务价格

  以前看着科室的大夫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天,却拿不到体面的薪水,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黄学勇的心里一直很焦虑。

  此次医改,安徽省出台政策调整和提升了中医药服务价格。“过去,大夫给患者拔3个火罐只收5元钱,如今,大夫拔3个火罐能收10元,针灸大夫也不用再按照受针部位收费,而是按病收费,大夫们收入增加了,对专业技术的提高也明显比以前积极了。” 提起医改带来的变化,黄学勇很欣慰。

  而在安徽省立医院,自提高了医生挂号费后,中医科的大夫们更乐于提升中医肿瘤专科建设水平。该院书记刘同柱介绍,虽然身为综合医院,整体挂号费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为了体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此次医改对中医药更有所“青睐”,比如对中医挂号费增加了3元的“辨证论治费”,“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在我们综合医院可谓是‘锦上添花’,尤其我们医院的中医科,以中医肿瘤为特色,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刘同柱说。

  在安徽省,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从医生到管理者都有着和刘同柱一样的喜悦。在此次医改中,安徽省调整了中医服务价格135项,其中针刺与灸法67项,中医外治、中医骨伤、中医肛肠和中医特殊疗法共68项价格提高20%,同时增设普通、专家和知名专家门诊中医辨证论治费。

  中医服务价格与价值不相符,医院就会“另谋其路”,比如投巨资购置核磁共振、CT等收费价格较高的检查设备获取高额利润,而轻视了针灸、推拿等收费低项目的建设发展。董明培表示,不能让中医院“不姓中”,用提高中医服务价格来保护和激励中医发展。否则,中医就会失去发展甚至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