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 省中医院院长吕宾两个月做了24例·都市快报

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 省中医院院长吕宾两个月做了24例·都市快报

发布:2016-04-23 10: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早期胃癌系统正规治疗 5年生存率可达90% 到了进展期,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30% 40岁以上抽几毫升血就可以知道胃癌风险高不高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 周二上午,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吕宾教授为一位早期胃癌患者做了内镜下黏

早期胃癌系统正规治疗 5年生存率可达90%

到了进展期,手术后5年生存率不到30%

40岁以上抽几毫升血就可以知道胃癌风险高不高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于伟

周二上午,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吕宾教授为一位早期胃癌患者做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简称ESD)。这两个月,他先后做了24台这样的手术,最年轻的44岁,最大的已经73岁。吕院长说,像今年这样集中地做这个手术,是他以前没有过的。

“早期胃癌经过系统正规的治疗,可以帮助他们保住胃,像正常人一样继续生活,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说,属于临床治愈。胃癌到了进展期,那就不好说了,5年生存率不到30%。”吕宾院长说,相对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E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经济等特点,它适用于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以及较大范围的胃内隆起病变的治疗,要用这一技术治疗,早期发现十分重要。

幸亏年年做胃镜 73岁老人查出早期胃癌

吕宾院长对两个月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24位患者,做了统计分析,发现他们有一些特点:40岁以上,男性居多,有胃病史的居多。具体数据如下:

24位患者中,男性占66.7%,16例,女性仅8例;50岁以上患者占70.1%,其中,50岁-60岁的10例,60岁以上的9例,40岁-50岁患者共5例,最小的44岁;有不同程度胃病史,包括胃痛、胃胀、胃息肉等,占66.7%,16例;体检发现的有4例。

年纪最大是一位73岁大伯,患胃病三十多年,他已习惯胃痛、胃胀等症状。但这么多年来,他年年不忘做胃镜,因为他知道与其他人相比,患胃癌的风险更高,定期做胃镜有助于早发现。一个多月前,他做胃镜时发现胃部有个隆起,且伴有糜烂,疑似不良信号。尽管当时并没胃部不适,他还是很重视,找到了吕院长。

经进一步检查,大伯被诊断为早期胃癌,肿块直径约1厘米,浸润较浅,没有淋巴转移的情况。于是,吕院长给他做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说起这次患病的经历,一家人都说,多亏了老人坚持每年做胃镜,要是等到出现症状再去检查,很可能就晚了,再说,老人身体底子不好,有高血压、老慢支,要是做传统的开腹手术,也可能吃不消。

“目前胃镜仍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高危人群定期做胃镜非常必要。”吕院长说,现在市民健康意识增强,位于省中医院门诊四楼的内镜室也变得格外忙碌,护士忙得午饭轮流吃。每周二上午,是吕院长做胃镜的时间,这也是他一星期里最忙碌的,常常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做到下午两三点。目前省中医院每个月要做一两千台胃镜,与两年前相比增加了20%。

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

六类人应积极筛查

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发病率为34/10万,胃癌患者约占全球的47%。浙江属于胃癌的高发地区,据最新发布的浙江省肿瘤排行榜,胃癌在男性各类肿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女性肿瘤排行榜位居第四。

吕院长说,胃癌只要早期发现,可在内镜下通过黏膜剥离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这是医学界的共识,如何早期发现?从流行病学来看,40岁以下人群胃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多数国家将40岁-45岁设定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以下六类人是重点筛查对象:

1.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生活在胃癌的高发地区;

3.有消化系统肿瘤家族史,尤其是胃癌家族史;

4.口味重,喜欢吃腌制食品;

5.有不同程度的肠化、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部疾病;

6.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上述六类人属于胃癌的重点筛查对象,让他们立马做胃镜,很多人可能难以接受。目前,临床上已有通过抽取几毫升静脉血来筛查胃癌风险方式,即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原酶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用做胃镜。”吕院长说,这项检查是无创的,价格也很便宜,只要百来块钱。40岁以上者,若有合并上述中的一点,可以去查一查。检测结果分四种情况:

A.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原酶均呈阴性,可暂时不做胃镜。

B.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蛋白原酶阴性,有患胃癌的风险,建议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以考虑做胃镜。对于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彻底抗菌后,患胃癌的风险会大大降低,且再次感染的几率仅为2%。

C.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原酶均呈阳性,属于胃癌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并做胃镜。

D.幽门螺旋杆菌阴性、胃蛋白原酶均阳性,同样也是胃癌的高风险人群,也需要及时做胃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平时没有明显胃部不适的健康人群,若身体出现警告症状,不论年纪大小,是否有胃癌家族史等,都要及时就诊。所谓的警告症状指的是,胃病的症状与以前不同,如疼痛时间延长,症状加剧;出现消瘦、黑便、出血、贫血等症状。”吕院长说。

他还提醒,虽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但大部分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只有少部分患者会进展为胃癌,另有少部分患者会好转。因此,这些患者不用过度紧张,也不要因为病情没有好转,而四处就医。

吕宾院长是这样养胃的 爱吃蔬菜,饮食清淡、节制

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癌可以说是典型的吃出来的病,防治胃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管住嘴。吕宾院长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忌过烫过热。吃得太烫太热,容易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溃疡风险。

2.少吃高盐、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如咸鱼、火腿、腊肉等高盐的腌制品,多吃会使胃黏膜发生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腌制食品往往富含亚硝酸盐,长期接触会诱导胃黏膜癌变。

3.戒烟限酒。

4.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谈到自己的护胃经验,吕院长说,由于工作关系,他也很难做到规律进食,常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但他还是尽可能地做好胃部保养,如节制饮食,饿了也不会暴饮暴食;食物注重均衡搭配,不会偏爱吃肉类,或只吃素菜,不吃荤菜;坚持每天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新鲜的果蔬中富含维生素,有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胃黏膜的损伤。定期做胃镜;从不生闷气。“如果长期心理状态不好,比如压抑、忧愁、孤独、抑郁、人际关系紧张等,胃癌风险也会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