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我要像孙思邈一样” ——非洲中医博士郭末用“望闻问切”讲述中国故事

“我要像孙思邈一样” ——非洲中医博士郭末用“望闻问切”讲述中国故事

发布:2018-03-19 06:2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你好,药王山,我又来了

“我要像孙思邈一样” ——非洲中医博士郭末用“望闻问切”讲述中国故事

“你好,药王山,我又来了!”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二一大早,药王山下,来自非洲加蓬共和国的中医博士郭末(Dr.OVONONKOMO)激动地大声喊道。

2016年12月22日,作为陕西省首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铜川分论坛特邀学者之一,郭末曾到药王山考察。他是非洲首位中医博士,精通七国语言,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推广中医文化,曾获亚太地区非洲人民成就奖。

“孙思邈在儿科、妇科、针灸、养生等方面成就很高,我就是学儿科和针灸的。上次来太匆忙了,这次专程来拜‘祖师爷’,就是要好好学习一番,在以后的中医推广中,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郭末说。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所著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药王”。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医德标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外从医者,郭末就是其中之一。

“药王山满山的柏树,大都是穷人病好了后给孙思邈栽的。站在这柏树林中,我就想,我要像孙思邈一样,去免费给加蓬和非洲的穷人看病,他们更需要我。我在中国已经17年了,今年5月就回加蓬。”

此次再拜“药王”,更坚定了郭末回国发展的决心。

迷上中医,一口气在中国学了16年

2016年6月26日,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届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当一位非洲青年从校长胡刚手里接过博士毕业证、学位证时,现场掌声雷鸣。

这位非洲青年,就是郭末。

这时,距离他来中国已经16个年头了,他也由22岁走到了38岁,满头的黑发快掉光了。

郭末出生于加蓬共和国的一个医生世家。受家庭熏陶,他从小就对医学感兴趣,神秘的中国也是他从小向往的地方。

2001年,郭末高中毕业,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拿到了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前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学西医临床。

大三时,他到上海瑞金医院实习,第一次见到了针灸、火罐等中医疗法。

“中医就像变魔术一样,除内服中药外,其余都是自然疗法,安全又便宜。我们加蓬缺医少药,大部分地方没电,西医诊疗设备大都用不上。而一个中医大夫通过号脉、针灸等就把病看了,一个人就是一座医院,中医很适合加蓬。”郭末激动万分,像发现了“新大陆”。

于是,2005年7月西医本科毕业后,他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了中西医结合本科,而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和针灸推拿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证。

中国人学中医都很难,外国人更是难上加难。

最难的是语言。起初,遇到难理解的中医名词,老师咋讲郭末都不懂,他只好去查这个词的英语、法语意思,然后再背中文解释。就这样蚂蚁啃骨头般地学习,桌子上堆满了笔记本。

大部分中医书是古文,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都是医学生必啃的大部头,古文不通,根本拿不下。郭末“头悬梁,锥刺股”般研习古文,最后,他的古文水平甚至超过了班里很多中国学生。

本科5年,他每天凌晨2点左右才睡,5点就起床,平均每天只休息3个来小时。

最难熬的是冬天。加蓬没有冬天,而那时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室没有供暖设施。“考试时戴着手套,手还是冻木了,要不停地哈气。有年冬天特冷,我手脚都冻烂了。”

因为品学兼优,学医16年中,他一路拿的都是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学费、吃住都是公费,大大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推广中医,用7国语言在100多个国家讲述中国故事

“我爱中医,要在全世界推广中医,传播健康。”郭末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

2007年,作为优秀留学生代表,郭末和时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吴勉华一起,参加了世界联合会针灸学年会。此后,他开始了中医在世界的推广。

应邀出席在埃及举行的第三届中非国际医药合作与发展论坛,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会上,他用各种语言介绍中医儿科或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及发展现状,会后参加义诊,满怀激情地推广中医。

“从小妈妈就鼓励我学好外语。法语是加蓬官方语言,英语是必修课。高中时还要选修西班牙语或德语,我都选了。后来因为要给巴西留学生讲中医,又把葡萄牙语学了。再加上我的加蓬民族语言芳语,以及来中国学的汉语,我就会了7种语言。”郭末说着自己的“语言史”。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中医在全世界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国家纷纷邀请郭末到本国推广中医,他先后去过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美国、墨西哥等100多个国家。

“中医为我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也成就了我的事业、人生。”郭末说。

郭末觉得推广过程中最难的事,就是给外国人讲解中医理论。因为西医针对性很强,“头疼医头,脚疼治脚”,而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可能你牙疼、头疼,相应的治疗穴位却在手部的合谷穴上。

“外国人觉得这很奇怪,他们的文化里没有穴位、经络概念,有些人也觉得中医不科学。”郭末为此曾特别苦恼。

“例如按摩合谷穴,一般15—30分钟,但还要结合年龄、症状、性别等,这就是科学啊。”推广中,他常常要和其他外国人“论理”。

郭末说,自己与“药王”很有缘。“在去年的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铜川药王中新浩公司治未病大健康产业公司开发的药王中新浩欧洲大健康产业园项目,与匈牙利佩奇大学进行了合作签约,目前项目正在匈牙利落地筹建。春节前,我应邀加入了药王中新浩公司的项目专家团队,我将尽己所能传播药王养生文化,助其唱响世界舞台。”

为非洲穷人看病,像孙思邈一样悬壶济世

2016年博士毕业后,郭末成立了南京郭末中医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致力中医文化交流事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基于在中医传播中的突出贡献,郭末身兼多项职务。

“非洲的医疗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像我们加蓬,人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非洲人吃饭、作息没规律,爱吃肉,不吃蔬菜,不喜欢喝水,根本不懂养生。我回国后,将以加蓬为中心向全非洲推广中医,开展针灸、按摩以及儿科诊疗等培训,在电视上做养生讲座……”郭末说。

其实,早在中医本科生阶段,郭末就定期回加蓬中加合作医院坐诊,为老百姓看病。

读博士时,他的研究题目是“麦粒灸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疗效”,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加蓬、赤道几内亚开展临床研究,这是由他首开先河的一次探索。

在那两年半时间里,他每年都要回国数次,给病人做免费诊疗,研究费用都要自己承担,花销很大。

“但治好了很多得艾滋病的穷人,有的至今还和我联系着。”郭末说。

记者电话采访了郭末的博士生导师、针药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徐斌。他说,郭末是个热情厚道的学生,学习异常刻苦,又懂多国语言,非常适合做中医推广工作。

回国发展,郭末做了大量准备。他建立了网站,用中文、法文、西班牙文、英文四种语言,打造中非中医文化交流平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