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医 > >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了哪些启示?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2)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了哪些启示?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府网站(2)

发布:2021-03-04 19:20 | 来源:健康日报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司富春表示,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完善现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同时,大胆尝试师承教育、家传相授等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当代中医药名家的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司富春表示,推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改革,在不断完善现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同时,大胆尝试师承教育、家传相授等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当代中医药名家的成才路径。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在中医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认识和认同困难的问题。比如,由于学生已经接受了西医理论,故在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将中医的“心”“肾”与西医的“心”“肾”进行比较,对“心主神明、肾主纳气”等中医脏腑功能感到不可思议、不能认同。

  因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建议,在西医院校开展中医学教育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哲学和中医思维,而不是一上来就告诉他们“五脏六腑”。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的一门人体生命医学,中国古代哲学注重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一种和谐共生的整体思维,不仅把人与外在自然、社会看成是和谐共生的整体,而且把人体内在的五脏六腑看成是和谐共生的整体。要告诉学生这种思维虽然产生在农耕社会,但并不落后,因为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并没有改变。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中医讲的“心”“肾”和西医的“心”“肾”不是一回事,中医五脏六腑其实是与自然相互感应的五大功能系统。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有一门中医哲学课。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应急医疗体系

  “应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

  虽然此次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但目前,仍有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卢传坚认为,首先,未将中医药常规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国家疾控中心未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导致中医药未能够常态化进入传染病防控的流调、监测、决策、规划、防治和研究全过程;在传染病防控临床体系中,全国所有的传染病医院几乎都是西医主导,没有一家可以收治传染病的中医院和研究传染病的中医研究机构,疫情发生时中医医疗机构只能以协作单位的方式参与部分临床和研究工作,妨碍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型传染病方面的作用发挥和相关科学研究的开展;国家未建立中医药防疫研究体系,中医应对突发传染病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实验条件不完善,即使有确切有效的方药也不能迅速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筛选研究;中医药系统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缺乏更好的机制和预案,往往临急上阵,准备不充分,力量分散,缺乏统一的科学决策机制;重视治疗,不重视科学研究总结,虽然事实上发挥了作用,却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科学材料让社会各界信服和认可。

  基于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应当将中医药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

  张伯礼表示,从制度上、从体制上、从机制上,如果能够把中医药融入到传染病的防治体系当中,融入到整个重大疾病救治体系当中,我们的工作会更主动。

  黄璐琦也表示,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需要做好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临床总结,对临床救治有效的方案、方剂开展机理研究,并加快药性研究和临床适应症研究。从长远看,要探索中医药更好融入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让中医药这个中华文明瑰宝发挥更大作用。一要坚持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二要加强循证分析,提高精准施治能力。一方面,完善临床科研一体化模式,以临床为导向,突破中医诊疗关键技术,建立中医临床诊疗数据客观采集分析数据库。另一方面,在强化中医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优势,加强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传染病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加强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到科学分析、精准施治。三要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中医药领域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机制,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同时,加快构建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医疗体系,在国家各级疾病防治决策和方案制定中,更好发挥中医专家的作用。

  卢传坚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医药法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保障中医药学在国家传染病防治体系中与现代医学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省、地市级疾控中心专门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和中医药研究室;在全国遴选并重点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定点医疗机构,国家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中医药传染病研究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研究条件;优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工作预案,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

  中医药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

  “疗效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门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国抗疫行动被誉为世界标杆,中国抗疫成效给世界带来希望。

  “中国方案”让世界认识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黄璐琦认为,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是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现在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中医针灸。为此,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医药走向世界步伐正在加快。

  黄璐琦说:“当前,世界医学知识与实践的主流模式是以科学证据为核心的循证医学模式,临床证据成为评价医学治疗措施有效性、安全性的主要依据。去年3月份,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揭牌成立,体现出我们拿起现代武器为中医药学公信力进行确认的自信和气度。循证医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把循证医学跟中医药学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不仅能极大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证明中医药学的价值,还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门票。”

  张其成认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应该是立体的、全方位的,首先是针灸、中药,然后是推拿、刮痧、拔罐等非药物疗法,还有就是太极、气功等导引术。《黄帝内经》早就说过中医治病有六种方法,当然针灸、中药是主导,要加强循证医学研究,找到临床疗效的科学证据。同时还要开展非药物疗法尤其是导引方法的科学研究。中医思维是整体的,中医疗法也是整体的,不能片面,要打组合拳。中医原本就注重形神合一,重视情志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在走向世界的时候不要把这一特色消除了。事实证明,外国人对太极、气功的喜爱程度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