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台湾嘉义县调查站接获检举称,在食物中发现“毒淀粉”顺丁烯二酸,顺丁烯二酸又称“马来酸”,为无色结晶体,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其与人直接接触会破坏人体器官的黏膜组织,并会损害人的肾脏。全台各地卫生局随即展开稽查追查毒淀粉,发现疑掺有顺丁烯二酸的淀粉产品即查扣封存。随着全台展开彻查,"毒淀粉"事件雪球越滚越大,奶茶店、鸡排店等台湾小吃都受到较大冲击。台湾人喜欢用“Q”来形容食物爽滑劲道,珍珠奶茶、芋圆、板条、肉圆、鸡排……这些一直被认为是台湾美食的经典,也是台湾民众日常的最爱,因为毒淀粉事件的爆发,让大家不禁谈“Q”色变。台湾民众又陷“毒食”恐慌,甚至超过之前的塑化剂风波,该事件不仅引发民众食不安心的惶恐,也使餐饮业者更面临空前的危机。台湾食品安全频频“触电”敲响警钟,相关部门对食品添加业者管制太松散、罚则太轻,也没有建立严谨的“流向管理”制度,如果“卫生署”只会亡羊补牢、没有痛定思痛,毒食恐慌还会层出不穷。点击查看详情
2013年食品安全第十大事件:“镉大米”让消费者惶恐不安,信息披露成“挤牙膏”
2013年5月,湖南省攸县3家大米厂生产的大米在广东省广州市被查出镉超标事件经媒体披露。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通报了顺德市场大米检测结果,在销售终端发现了6家店里售卖的6批次大米镉含量超标;在生产环节,发现3家公司生产的3批次大米镉含量超标;在流通环节抽检了湖南产地的大米。 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抽检结果,不合格的8批次原因都是镉含量超标。从5月19日开始,攸县已经召集农业、环保等多个政府部门组成调查组对此展开调查。就问题大米的披露过程来看,监管部门也像挤牙膏一般,最初只是公布了抽检结果,数天后才公布问题企业的名单。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披露方式,让消费者手里的饭碗端得愈加沉重。作为我国传统的“鱼米之乡”,湖南出产的大米却为何屡屡笼罩在重金属污染阴云之下?而重金属超标大米又是如何流向餐桌的?现在是大流通时代,大家吃的粮食来自五湖四海,只有全国各地都重视起来,截住了毒粮,消除了毒源,我们碗里的饭才能安全。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