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盘点2015年度十大社会关注健康事件(4)

盘点2015年度十大社会关注健康事件(4)

发布:2015-12-31 23:5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向媒体发布调查报告,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食品。报告称,该机构评估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将红肉列为“非常可能的致癌物”。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对

  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向媒体发布调查报告,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食品。报告称,该机构评估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致癌性,将红肉列为“非常可能的致癌物”。来自10个国家的22名专家对红肉的研究证明,基于有限的证据,食用红肉可导致癌症,并有足够的理论证据表明,红肉具有致癌性,主要可导致结肠癌,也可能引起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报告还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称基于足够的证据,食用加工肉制品可导致大肠癌。

  这份报告特别解释,“红肉”指的是所有哺乳动物的肌肉,包括牛肉、猪肉、羊肉等。而“加工肉制品”指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

  该报告甫一发布,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大讨论。在经过媒体的首轮报道后,不少民众变得恐慌:自己吃肉是给健康挖了个大坑吗?今后是不是不能吃肉了?

  对此,不少国内专家出面答疑。专家表示,应当科学解读、理性看待这份报告。一方面,肉类中富含的动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不应因噎废食、急着“戒肉”吃素,而应适当调整肉类消费结构,多选择白肉。另一方面,加工肉制品的致癌程度不可能像砒霜、香烟那样高,且与摄入量存在极大关联。世界各国的肉类消费差别很大,欧美人均肉类摄入量远高于中国,不必望报告而恐慌。

  ■点评:

  仓廪实而重养生。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个人保健、身体锻炼,花更多精力用以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而随着科学技术和食品加工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关食品安全的科研报告也是层出不穷。

  在这些报告中,时间跨度、空间区域、样本量大小等,都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依据,所有结论也都是以这些重要依据为前提产生的。然而,这些报告一旦进入大众传播渠道,呈现在社会公众眼前时,某些“量”的条件就会被忽视,最后一个“质”的结论则被有意无意地放大了。仅就这样的结论谈健康养生,容易变成一场跑偏的乌龙闹剧。

  “红肉致癌”事件再一次提示,在发布某些科学结论时,科研工作者应尽量全面、通俗易懂地进行解读;大众媒体也应端正心态,如实科学地进行报道。社会公众则应不断从中积累经验、汲取知识,提高辩证意识和科学素养。

  医闹入刑

  遏制涉医暴力再紧一环

  ■事件回放:

  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意味着“医闹入刑”获得正式通过。

  据悉,“医闹入刑”的内容是在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时紧急加入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一稿并无上述条款。近年来,虽然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陆续出台多项规定,试图遏制医闹现象,但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仍不断有医闹事件发生,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威胁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指出,在前期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提出,个别人以医患矛盾为由,故意扰乱医疗机构秩序,严重侵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危害严重,应当明确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点评:

  法治社会,有矛盾和纠纷不怕,关键要依法处理、依章办理。医闹借冲突之名,以不正当甚至违法的手段,来争取利益最大化,对医疗秩序构成极大的破坏,也影响了医务人员对其他患者的救治,与法治社会格格不入。从某种角度来说,医闹是医患共同的敌人,理应予以严惩。

  然而,医闹行为如何处理,缺乏具体的依据。当医闹没有对医护人员构成人身伤害时,如何处理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软性医闹”,纵使医护人员不堪其扰,可能也无计可施。法治社会不应允许存在这类法律空白,此次修法明确,故意扰乱医疗单位秩序、严重侵害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行为就是犯罪,应追究刑责。“医闹入刑”彰显了法治精神,也为强力部门介入处理医闹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有所堵就应有所疏。若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除了严惩医闹外,还应畅通冲突处置渠道,增强调解的公信力,提高调解的效率等。如此,才能确保医患纠纷不靠医闹解决,由正当合理的途径来处理。打击的力度越大,调解和司法途径就得越通畅,这是确保医患纠纷处理步入正常轨道的基础。

  北京首次启动空气污染红色预警

  治霾要下大力气

  ■事件回放:

  12月7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维持在重度污染水平。据该市环保监测中心监测预报,空气重污染将持续到10日。12月7日,北京市宣布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此前,北京于12月7日0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升级红色预警后,应急措施有所加强,包括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根据空气重污染情况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纯电动车除外),其中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车辆总数的30%;公共交通运营部门延长运营时间,加大运输保障力度;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业;增加道路清扫保洁作业频次;工业企业按红色预警停产限产名单实施停产限产措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按照红色预警措施要求,北京市交通委负责及时组织公共交通运输保障,落实部分重型车辆停驶等措施。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要做好对停驶公务车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和本市公务用车停驶等监管执法工作。市住建委要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监督全市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业。市政市容委要对重点道路每日增加1次以上清扫保洁,减少交通扬尘污染。市经信委要按照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实施停产限产措施。市环保局要加大对固定和移动污染物排放源的执法检查力度。市城管执法局要加大对道路遗撒、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市卫生计生、教育等部门及各区(县)政府要加强对空气重污染应急、健康防护等方面科普知识的宣传。各区政府要督查、检查辖区内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点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