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第一部聚焦听力障碍人群题材的普纪录片

第一部聚焦听力障碍人群题材的普纪录片

发布:2019-09-10 17:36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9月12日,中国第一部聚焦听力障碍人群题材的医疗科普纪录片《新聲》,将于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当天在国内各大媒体平台震撼首播。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9月12日,中国第一部聚焦听力障碍人群题材的医疗科普纪录片《新聲》,将于“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当天在国内各大媒体平台震撼首播。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出生缺陷防治和妇幼健康促进工作。出生缺陷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据国家统计数据发布,中国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每年约有80-120万缺陷儿出生[1]。新生儿死亡病例中30-50%源于出生缺陷,约40%的出生缺陷儿可形成残疾[2]。每年为缺陷婴儿的花费达到数百亿元,间接费用数千亿。这万分之一的概率,看起来是一组数字,但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碰上了,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在我国婴幼儿出生缺陷中,听力障碍是排名第二位的疾病。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的儿童超过80万人。我国每年新增3.5万先天性聋儿[3],每年新增3-5万迟发性及药物性聋儿[4]。

  春日枝头上燕雀的啁啾,夏夜稻花香中的蛙鸣,深秋雨夜中轻打枯荷的雨声,隆冬中风雪的呜咽,这些我们已听惯了,不甚上心的自然之声,但对听力障碍者来说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些悲剧很多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每年有超过6万的听力障碍儿童及迟发性及药物性耳聋基因的潜在人群[5],但并非所有的听力障碍均会在出生后立即表现出来,因为大多数的公众对听力障碍的认知缺失和对基因筛查不够重视,致使许多耳聋基因潜在患儿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干预时机。

  《新聲》与以往的纪录片不同,通过走访多家医院耳喉鼻科、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筛查中心、以及基因检测机构,以医生的视角讲述了耳聋的致病原因以及公众对耳聋基因认知的缺失所造成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真实案例,并提出了预防聋儿的科学措施,让更多人了解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检测的重要性。

  《新聲》将于9月12日在国内各大媒体平台上线展播。

  数据来源:

  [1]《中国每年新增80万~120万名缺陷儿 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人民网2018.10.24

  [2]《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如何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腾讯大秦网 2018.09.13

  [3]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

  [4]中国听力论坛(2013)

  [5]戴朴.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阻断.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