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丁钢强等学者联合发布的一项纳入超过20万中国成人数据的研究发现,近40年来,中国人的饮食质量有所提升,但部分饮食质量指标仍需提高,较差的饮食质量(钠摄入过多、水果和海洋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过少)与相当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代谢死亡相关。
吃得不对,影响寿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中国,不良饮食是导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从1990年到2010年,综合饮食因素(包括钠摄入过量以及水果、全谷物、坚果和种子摄入不足)是中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即采用客观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价各种疾病因早逝或残疾造成的健康生命年的损失)的最大风险因素。
尽管饮食模式与中国慢性疾病负担有关,但现有全国代表性数据中,有关个体食物和营养素摄入与饮食相关心脏代谢疾病负担的信息较少。基于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丁钢强等学者利用1982、1992、2002和2010-2012年中国营养调查(CNNS)的数据,通过计算人群归因分值(PAF)估计了12种饮食因素的次优摄入对心脏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卒中、心肌梗死等)死亡率的影响,全面描述了1982-2012年中国成年人的膳食结构转变与相关心脏代谢死亡负担,研究结果发布在近期的《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杂志(影响因子:24.54)。
三大不良饮食因素:
高盐、少水果、欧米伽-3缺乏
该项研究共纳入204802名成人(≥20岁)样本。结果发现,在1982年、1992年、2002年及2010-2012年,与较差饮食质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死亡率的人群归因分值分别为62.2%、57.9%、56.2%及51.0%;与12种饮食因素的次优摄入相关的心脏代谢相关疾病死亡人数分别107万人、93万人、118万人、151万人,分别占该年中国总死亡率的21.6%,16.6%,17.6%、20.8%。在所检查的12种饮食因素中,与2010-2012年最多的心血管代谢疾病死亡率相关的前三位因素是:钠摄入量过高(17.3%)、水果摄入量过低(11.5%)和海洋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量过低(9.7%)。
改善饮食,是减少慢病的关键
总之,较差的饮食质量与中国相当大比例的心脏病、卒中和2型糖尿病死亡有关。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人的部分饮食习惯得到了改善,包括钠的摄入减少、水果、坚果、海洋欧米伽-3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但在当前,这些饮食的摄入仍然不是最理想的。在同一时期,中国人的饮食经历了快速西化,包括红肉、加工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增加。此外,尽管过去几十年中由次优饮食导致的心脏代谢疾病负担有所改善,但这一负担还是高得惊人,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公共卫生营养策略来改善中国的饮食质量。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主动减盐、多吃蔬果、增加海洋欧米伽-3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这才是真正的“吃得好”、“吃得健康”。
He Y,et al.The dietary tran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82-2012: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Jul;7(7):54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