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浙江杭州正式揭牌,这一事件被视为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也是继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在浙江乌镇落地引发关注后,又一“互联网+”创新代表在浙江落地。
在政策、市场、技术三类要素的综合培育下,浙江正成为全国互联网创新的新高地,包括新商业、新医疗、新司法在内的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创新前列。
政策铺好路,让创新者“敢行”
浙江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互联网创新热土之一,与其积极、开放的“互联网+”政策环境息息相关。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互联网+”发展,在全国率先举起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大旗,力争率先发展。
2013年,浙江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一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省,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十百千万”工程;2014年,浙江制定全国省区第一个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并成功举办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乌镇互联网医院作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创新标杆被推至前台,“足不出户看专家”也逐步从设想变成现实。
这一浙江创新名片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际组织的认可。8月19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南南合作医疗健康创新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向来华访问的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等嘉宾介绍称,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创的线上线下结合、全科+专科的创新服务模式,是中国当前推行分级诊疗的典型代表。“中国企业正快速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缓解看病难问题的进程,这是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捷径。”韩启德说。
“鼓励新业态发展,打造高效便捷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促进智慧健康、在线教育、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培育和发展,重点实现在‘互联网+’创业创新、产业融合、益民服务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2016年1月出台的《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更是加快了互联网法院和互联网医院等创新平台的落地和发展。
互联网界的浙江“爆款”走出浙江、服务全国
浙江的政策沃土已培育出成熟的互联网市场环境。早在2014年,浙江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就位列全国第三。数据显示,全省网民达3300万,占浙江人口的五分之三;网站有24万家,互联网的普及率超过60%;高新技术企业79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
“十一五”以来,浙江信息技术产业年均发展速度在25%以上,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6年,浙江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2位,被列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工程建设试点省、全国首批创新型试点省。
浙江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迅猛,浙江互联网“爆款”产品的服务更是延伸至全国各地。以桐乡市政府与微医建设的乌镇互联网医院为例,截至2017年7月,从乌镇的一所线下二级医院出发,可连接全国2400多家重点医院、29万多医生,日在线接诊量达到了7.2万人次,成长为国际领先的远程医疗协作网,以及我国大力推进的医联体四类模式中的典型代表。
该平台日前在九寨沟地震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与全国医院协作,24小时内调动线上线下40余名对症专家开展灾区医疗救援,以远程方式救助和转诊11位重伤患者,为上百名灾区群众提供了医疗救援。
互联网产生的边际效应正在规模化爆发,促成行业效能不断提升。据透露,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与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深度合作,正推进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医患匹配、智能诊断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对糖尿病、肥胖症、肺结核等专病智能诊疗也有了新突破。可见,中国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的“浙江力量”已凸显先发优势。
今年11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如期在浙江乌镇召开。届时,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将陆续亮相。以浙江乌镇为出发点,互联网的浙江力量或将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