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应该算是互联网金融起伏最大的一年,有神话诞生,也有泡沫破裂,掌声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让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落地变的更加有意义。尽管几
2015年应该算是互联网金融起伏最大的一年,有神话诞生,也有泡沫破裂,掌声和泪水交织在一起,让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落地变的更加有意义。尽管几次三番地有P2P平台跑路造成恶劣的影响,致使互联网金融由当年的风口沦落至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潘多拉魔盒。但值得庆幸的是,为这一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划上句号的,不是某个皮包电商平台的传销骗局,不是某个借贷大平台的自融违规,而是宜人贷率先登陆纽交所,至少,为这个充满着狂热与怀疑的行业提振了些许信心。宜人贷的董事长唐宁直言选择纽交所上市并不是为了融资——从估值考虑在美上市并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严格的监管和透明的机制却能帮助这个行业迈出必须走出的一步,把一切放在阳光下寻求更健康的持续成长。
P2P平台应积极配合监管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金融依然是创投热词,据网贷之家给出的数据显示:2015年4月底正常运营的网络借贷平台1819家,环比上涨5.27%,4月份新上线平台数量持续增加,达到143家。可见行业的入局者越来越多。但在热闹的背后,跑路、倒闭、兑换问题、资产荒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一些大平台等相继被曝光涉嫌违规操作,也让刚刚起步的互联网金融遭遇信任危机。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行业缺乏系统且严格的监管所致。
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明确划定的12条禁止红线,对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方面它在本质上提升了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对问题平台起到了淘汰筛选作用,在未来18个月的缓冲期内,注定将会是一个残酷的洗牌过程。而对于资质齐全、风控专业、诚实守信的优质平台来讲,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所以,作为平台方不仅要积极配合监管,还应该仔细解读并坚定执行和紧跟政策,保持和相关监管部门的良好沟通,第一时间获得来自相应监管部门的指导,将对自身平台的净化和规范起到重大作用。
野蛮时代结束,各方趋于理性
从之前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到最近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正对P2P行业加大监管力度,而这一系列的监管框架,将有效地推动P2P行业的有序和规范发展,而对存在虚假交易、诈骗、自融等情况的平台将面临被洗牌出局的压力。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具体监管措施落地实施,很多小平台和不规范运作的平台将面临关停、倒闭,行业淘汰、洗牌将会更加残酷。
鉴于最近一年P2P平台的跑路、倒闭、兑换问题的高发,目前行业的平台方、理财人、借款人等各方都已趋于理性。拿宜人贷来说,在2015年就曾做过出借的利率调整,也就是说在理财端调低了曾经对理财客户最具吸引力的高利率,这说明在P2P平台方正在自觉地进行互联网金融的“降温”行动。相比较之前各个P2P平台相互攀比高利率,并以此作为争夺用户的诱饵,以实现自身的野蛮成长,如今平台方似乎更加理性,转而以更加安全可靠以及多样化的服务作为自身平台的竞争力,以期实现平台的健康化。
互联网为王,金融为本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侧重点应该在互联网,即将传统金融服务进行互联网化转型。这就要求平台方在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在产品体验下、服务效率上、平台和资金安全上下足功夫。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互联网思维下的工作方式来实现,遗憾的是,这些恰恰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但也有平台过度依靠互联网,抛弃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安全体系,在风控、资金健康,出借理财两端存在重大漏洞,尽管占据了互联网的优势,却失去了金融服务的本质,以致于出现平台跑路、欺诈等极端现象。
这其实是没有处理好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问题,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当然还是金融,但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却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实现,从P2P行业来说,就要求平台方既要兼顾互联网的便捷属性,又要兼顾传统金融的安全属性。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平台只是做到了后者,选择互联网渠道+传统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做互联网金融,表面上看管道是互联网,其实输出的还是传统金融服务,征信漫长,条件苛刻,完全背离了互联网金融的便捷和体验为王的本质需求。
P2P行业也有平台尝试大数据风控,做得最好的宜人贷可以做到1分钟授信、10分钟快速批核、最快当日资金到账,但这种互联网授信方式毕竟还是少数,对一些资历较浅的平台风险过大,况且各个平台独立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也属浪费。如果相关监管部门能够整合一套完善的大数据风控模型,以及较为完整的金融授信大数据,将会对P2P行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互联网另一个主要属性就是信息的透明,未来如果所有的P2P平台都能配合监管,将自己的监管数据公开透明,这样也许更加有利于P2P行业在阳光下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