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告急、杭州告急、上海沦陷……媒体在描述年后楼市火速升温的场面,用的竟然是“告急”“沦陷”这样的字眼!杭州出现1000人抢388套房源的局面;上海有人裹着被子半夜排队购房;广州某楼盘开盘500人到场半小时售罄;北京二手房过户大厅“一号难求”……记者的朋友圈到处是排队购房的场面,一些中介甚至惊呼电话被打爆,“25小时不关机”!(2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家去库存刺激政策连出的背景下,长期低迷的楼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升温,有助于给经济注入一支强心剂。但仔细探究各种“高烧”表象与背后成因,却让人高兴不起来:此番以一线城市楼市节后火速升温的“火爆”,和大家预期的新一轮楼市去库存,尚有很大差距,甚至远远谈不上“健康”。
楼市需要的是来一轮“健康升温”,基本特点是:以二三四线城市升温为主力、交易量增加而非单纯价格上涨。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楼市,与其他城市楼市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楼市常常是“买预期”,在资源紧缺等背景下,北上广深楼市的价格非常坚挺,即便在去年全国楼市普遍低迷不振的情况下,这些地区楼市价格也没有下降,深圳更是创造了连涨16个月、年度涨幅40%的“神话”。对于这些城市,当地的表态是“适度收紧、适当调控”。但在刺激政策连连出台的情况下,“紧绷着弦”的一线城市率先做出激烈反应,再加上在实体经济持续低迷的当下,流动性过剩的钱更容易流入房地产市场,而到已经白热化的北上广深来套利,是再正常不过的。
不难判断,一线城市楼市的火爆表现,并不具有整体观摩中国房价的意义。更何况,记者描述的“火拼”场面,也是在个别楼盘采取个性化营销刺激后的偶然性表现;以偏概全,以点遮面,就此以为中国楼市全面回暖,去库存没什么大困难,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可以相信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会起到调控作用,但还不足以起到如此显著的作用。
该涨一点的没有涨,不该再涨的却使劲大涨,就是这么任性。对于各类资源无法与一线大城市企及的二三四线城市来说,楼市去库存的压力依然是空前的。别人的故事,代替不了自己的叙述。二三四线城市仍然需要俯下身来,扎实地研究自身城市的供需特点,研究自身城市的劣势优势,以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各自的调控目标。
如果说楼市行情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二三四线城市的实际成交量,就是中国楼市的晴雨表。民间有个说法,偶尔发发烧感感冒,会提高抵抗力,但总是局部发高烧、其他部位持续低温,是非常不健康的。如果看到媒体上再现“裹着棉被抢楼”的场面就沾沾自喜,以为消化楼市存量的春天突然降临,显然是盲目乐观、后患无穷的。
楼市去库存要走的路,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远。 毕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