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ARS爆发,人类经历了一次全球性的大瘟疫。在这场抗击SARS的战役中,中医药为挽救病危、减少后患,最终战胜瘟疫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危害大众健康,危及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而中医防治SARS的经验,可以再次为防控流感疫情提供借鉴。
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流行性热病具有独到的经验。为此,脉景专访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同时脉景通过临床大数据对本次疫情做了深度分析。
一、中医经方如何防治新型肺炎 脉景专访中医名家黄煌教授
问题1: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与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皆由冠状病毒引起,您如何看待此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黄煌教授:以上列举的各种疾病都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急性传染病,必须严加防范。在中医看来,以上疾病都属于时令病的范畴,也就是说,其发病有季节性,同时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将这些时令病称之为“伤寒”“温病”“瘟疫”“疫病”“天行”等。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古代医家对时令病的治疗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问题2:病毒的变异是西医治疗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医在对此方面疾病的治疗有特别之处,哪些可以借鉴?
黄煌教授:中医有句话:“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人感受什么病原体,中医是难以知晓的,但是中医可以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倒推感受的病因,这种病因,是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等。
也就是说,中医更强调患者的病理状态,并根据这个状态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药。可以这么认为,无论病原体如何变异,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人体用药,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问题3:经方在历史上多次疫情防治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黄煌教授:所谓经方,主要是指记载在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医学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里的处方。《伤寒论》的问世与东汉末年的大瘟疫有关。这场瘟疫导致中原人口锐减,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可见一斑,张仲景说得更清楚:“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伤寒论》记载了张仲景为代表的古代医家治疗“伤寒”这一种急性传染病的临床经验。其中的麻黄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白虎汤、四逆汤等经方,一直是后世医家治疗那些时令性传染病的主要方剂。
宋金元时期以及明末清初,中国的瘟疫也十分猖獗,当时的中医遵循几千年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应用《伤寒论》里面的经方,结合临床多有创新,取得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伤寒直格》《瘟疫论》《疫疹一得》《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等,就是古代治疗发热性传染性疾病的部分著名医著。
问题4:相关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您认为有哪些经方可供选择使用?
黄煌教授:我没有治疗过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不能提出非常切合的治疗方案,只能根据“因发知受”的原理,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提供以下选方思路。
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体疼痛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适用于极度疲劳及畏寒,面色晦暗、脉沉者。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脉有力、体格壮实者。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适用于汗出而喘、胸闷者。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咳嗽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者。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大枣):适用于寒热往来或发热汗出不解,心下按之满痛、呕吐、郁郁微烦者。
柴胡桂枝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白芍、桂枝):适用于虚弱人群的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体疼痛或皮疹者。
黄芩汤(黄芩、白芍、甘草、大枣):适用于发热初起、咳嗽、咽痛、腹泻、舌红脉数者。
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适用于发热、自汗出、脉浮滑者。如口干渴,加生晒参或西洋参。
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适用于胸闷痛、吐黄痰、便秘、上腹部按痛、脉浮滑者。
三仁汤(杏仁、薏苡仁、蔻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适用于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小便短赤、舌苔粘腻满布者。
凉膈散(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连翘、薄荷):适用于胸膈烦燥、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小青龙汤(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麻黄、半夏、甘草):适用于咳喘、鼻鸣,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口不干渴者。
桂甘龙牡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适用于咳喘气促、惊狂、失眠、汗出不止者。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者。
四逆加人参汤(附子、干姜、甘草、人参):适用于脉微欲绝、四肢厥逆而恶寒、腹泻不止、腹胀满者。
炙甘草汤(炙甘草、桂枝、地黄、人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生姜、大枣):适用于消瘦肤枯、贫血貌、短气、胸闷、咳嗽声嘶、心动悸、脉结代者。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适用于疾病后期,低热持续或已经退热,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
总之,以方证相应为原则,有是证,用是方。
另外,根据历代医家治疗发热性疾病的经验,以下原则应该遵循:
(1)病情传变迅速,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应对,常有每天数次变方者。
(2)病情复杂,可采用数方相合的投药方式。
(3)病情危重,需要加大用量,每日连进数剂。
问题5:世卫组织介绍,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也没有可用疫苗,但可有效预防。而中医的一大优势便在于治未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中医知识预防此类疾病?
黄煌教授:避免接触传染源与阻断传播途径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至于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应该是合理饮食,避免体质偏差过大。
体质偏热,经常咽痛咽干、口舌生疮者,宜清凉饮食,少吃辛辣酒肉。
体质偏寒,面色黄暗、不易出汗或腹泻者,宜温和饮食,保护脾胃,可适当喝些姜枣汤、葱豉汤等。
体质偏实,体格壮实、大便秘结、腹胀满者,宜清淡饮食,不要滥用补药。体质偏虚或年高多病,消瘦、易饥易汗者,宜均衡饮食,不饥不撑,吃好睡好,避免疲劳。
通常的人群,都应该注意保暖除湿,合理饮食,避免疲劳。一旦出现乏力、咳嗽、发热、怕冷等,应该尽早就医,用药干预。
病情传变迅速,需要密切观察及时应对,常有每天数次变方者。
病情复杂,可采用数方相合的投药方式。
病情危重,需要加大用量,每日连进数剂。
二、脉景门诊诊疗大数据分析处方推荐
脉景健康在与中医专家联合为大众提供详细的防治方案同时,兵分两路,探究医疗数据的本质,还原现象背后的逻辑。无论是黄煌教授还是其它名医大家,之所以能“看透现象抓本质”,是因为“老中医就是经验,经验就是数据”,而脉景通过将真实临床医疗大数据进行运算分析,从而系统有针对性的推荐处方,旨在为在临床一线奋斗的中医医生提供参考!
脉景大数据库随机抽取近37万余份有效病历,根据脉景各项数据研究成果梳理归纳以及基于本次疫情临床表现及特点,「脉景人工智能中医辅助诊断系统」推荐的诊疗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主症:发热、咳嗽、乏力
推荐处方:
小柴胡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等,体型中等或偏瘦。推荐剂量:柴胡20-40g,黄芩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兼症/合并症状:
胸闷、胸痛:合用小陷胸汤。
咽干、咽喉异物感:合用半夏厚朴汤。
口渴、下肢水肿、小便不利:合用五苓散。
恶风、出汗:合用桂枝汤。
颈项不适感:合用葛根汤。
小青龙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气喘,鼻鸣,鼻涕痰液多且清稀如水,口不干渴,舌面水滑。推荐剂量:麻黄10g,半夏10g,干姜10g,细辛3g,五味子1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
大青龙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体格健壮,恶寒,无汗,烦躁,脉有力。推荐剂量:麻黄20g,桂枝10g,杏仁15g,石膏30g,生姜15g,大枣20g,甘草10g。
麻黄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体质壮实,无汗,头身疼痛,气喘,脉浮紧。推荐剂量:麻黄15g,桂枝10g,杏仁15g,甘草 5g。
麻杏石甘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体格壮实,汗出而喘,痰唾粘稠,口渴,脉滑数,苔黄。推荐剂量:麻黄15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
白虎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口渴,怕热,自汗出,脉浮滑。推荐剂量:石膏60g,知母30g,粳米或山药30g,甘草10g。
麦门冬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消瘦,干咳,咳逆上气,干呕,食欲不振,声音嘶哑,口干舌干。推荐剂量:麦冬30g,半夏10g,人参10g,粳米或山药30g,大枣20g,甘草10g。
麻黄附子细辛汤:除主症以外,还可见恶寒,无汗,身疼痛,嗜睡,脉沉。推荐剂量:麻黄10g,细辛10g,附子10-20g。
备注:上述推荐方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选用或合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三、中医临床大数据诊疗分析,带你探秘AI大数据
目前互联网上出现各种中医偏方和时效方,仅针对某些症状,为此脉景系统全面演算,系统推荐处方,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最大限度覆盖还原真实临床世界。
脉景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为病原体的病毒性肺炎发现前后时间,2019年11月、12月与2020年1月份为时间节点,调查全国各地冬季关于出现“发热”、“咳嗽”、“发热+咳嗽”三个症状(组)的病案中的基本情况,年龄分布,其伴随症状,处方信息,供大家参考。
备注:本文症状为脉景智能系统中的“基础症状”,脉景下一步将对方剂关联的症状进行级别下探,从基础症状(一级症状)至二级症状(特有属性),二级症状能够更好地反映症状本身的医学性,对于失眠的二级症状,如入睡困难、易醒、早醒、多梦等,不同方剂对于这些二级症状的适用性以及疗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近3个月脉景数据库“发热”“咳嗽”及其组合的基本情况
脉景中医病案大数据中随机抽取了37万余份有效病历,其中发热,咳嗽,发热+咳嗽占比为4.634%,16.614%,2.058%。近3个月内“发热”、“咳嗽”、“发热+咳嗽”的发病率在全国范围内都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以“咳嗽”发病率的增长最为明显,提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冬季的高发,符合疾病发生的基本规律。
脉景数据中的年龄层划分为:幼儿(0-3岁),童年(3-6岁),少年(7-17岁),青年(18-40岁),壮年(41-48岁),中年(49-65岁),老年(66岁及以上)。
以上数据基本符合各年龄层冬季发病的趋势,“发热”症状以少年为高发人群,“咳嗽”症状在年龄层分布较均匀,“发热+咳嗽”组合发病率以少年最为突出,而在壮年、中年、老年年龄层中最低,考虑此年龄层的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等可不伴随发热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此次2019-nCoV肺炎属于时令病的范畴,其发病有季节性,同时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将此类时令病称之为“伤寒”“温病”“瘟疫”“时疫”“疫病”“天行”等。
2019-nCoV与过往的SARS、MERS同属于同一类疾病。有报道称该病毒对儿童不易感,易感人群为中老年人、肥胖人群、有基础疾病者,因其地域性与突发性,其流行病学数据虽与脉景近3个月的数据不甚符合,但脉景期望通过真实病例中的方证探索为治疗该肺炎进行系统性的推荐。
脉景数据库“发热”“咳嗽”“发热+咳嗽”伴随症状频次
在脉景病案数据中,以“发热”、“咳嗽”、“发热+咳嗽”伴随相关症状的伴随症状频次最高的有为“咳嗽”、“咳痰”、“疲倦”、“头痛”等。“咳嗽”患者中的伴随症状频次最高的有为“咳痰”、“失眠”、“疲倦”、“出汗”等。“发热+咳嗽”患者中的伴随症状频次最高的有为“咳痰”、“咽喉疼痛”、“疲倦”、“鼻塞”等。因此,若有伴随相关症状亦不可轻易忽视!
脉景数据库“发热+咳嗽”处方情况
以上2019年脉景大数据中“发热+咳嗽”的病案处方统计情况,脉景对用户病案进行了还原算法处理,医生处方中的合方能够被还原出来。
纵观2019年症状“发热+咳嗽”的用户病案中,当中以柴胡桂枝汤、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汤、小柴胡汤、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为最多,对于数据显示使用频次最高的处方最有普适性,而频次较小的处方(包含合方)更具个体化及针对性,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据武汉病例报导,本次感染2019-nCoV患者早起表现以发热(低热),咳嗽(干咳),乏力为基础症状,后续(中期)可出现咳痰(白痰、黏痰)、胸闷、头痛、呕吐、腹泻、腹痛、食欲减退等,终末期出现呼吸困难。
临床上还需要关注与中医辨证高度相关的症状,如热型(高热、低热、往来寒热),畏恶风寒、汗出等情况。此次探索以“发热”及“咳嗽”两个主要症状出发,与“疲倦”、“乏力”相关症状(组)的大数据分析将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