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 大健康系列报道: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之三(3)

大健康系列报道: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之三(3)

发布:2016-01-04 12:3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工程。围绕提升大健康核心竞争力,综合实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程,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留住文化的根、守住民族的魂,建设群众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心灵宁

  (四)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工程。围绕提升大健康核心竞争力,综合实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程,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留住文化的根、守住民族的魂,建设群众生存发展的美好家园、心灵宁静回归的生态乐土,让示范区民族民间文化靓起来。

  1.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名片。保持传统村落空间、价值、文化的完整性,对区域内100个传统村落全部实施消防寨改、房改、水改、厨改、电改、路改“六改工程”。重点打造从江小黄侗寨、高增侗寨、占里侗寨、岜沙苗寨,黎平肇兴八寨一山、黄岗侗寨、四寨侗寨,榕江三宝侗寨、大利侗寨和锦屏隆里古城等10张传统村落名片,使之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2.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在示范区建立侗苗文化传承保护科研基地,对侗苗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故事,吹、拉、弹、唱等技艺,语言、歌舞、节庆、婚丧、饮食等习俗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数据库。加强民族文化精品建设,集中打造萨玛、珠郎娘美等人物故事,侗族大歌、芦笙会等歌舞故事,侗戏、苗戏等戏剧故事,吃相思、姊妹节等节庆故事,红酸汤、鱼酱酸等饮食故事,刺绣、蜡染、银饰等手工艺故事,廊桥、风雨楼等建筑故事,侗款、议榔等制度文化故事,演绎民族民间好故事,发出民族文化好声音。

  3.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平台。组建中国传统村落联盟,争取“中国传统村落峰会”永久性会址落户示范区,在核心区举办“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中国·侗乡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国际侗族大歌文化艺术节”,重点规划建设10家民族特色文化饮食园、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基地)、民族文化实景演出场、民族民间工艺品创意产业园、影视拍摄基地、全国侗族文化博览园。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

大健康系列报道: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之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的八舟河

  (五)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围绕筑牢大健康源头活水,写好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开展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建设,让示范区生态环境美起来。

  1.强化生态修复绿化。结合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城镇村庄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古树名木、风景林、水源涵养林和河流、湖泊、湿地、地下水保护修复,建设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加快推进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项目建设。确保区域内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2%左右。

  2.强化重点污染防治。结合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批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等环境整治项目,重点推进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区域内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治理文化遗产周边、公共场地、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实施天然气、页岩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利用项目,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确保区域内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强化示范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的整体控制,推进低丘缓坡开发,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搞好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建筑垃圾消纳场。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产品和技术,大力推进工业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利用,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3.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结合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开展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建立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数据库。合理建立物种栖息地核心区、缓冲区和廊道,在关键性区域引入或恢复乡土景观斑块,切实加强对林麝、穿山甲、猕猴、红腹锦鸡、斑林狸、灵猫等珍稀动物,红豆杉、伯乐树、异形玉叶金花、桫椤、鹅掌楸、楠木等珍稀植物的保护。(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