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疑病症”患者别陷入没病找病怪圈(图)

“疑病症”患者别陷入没病找病怪圈(图)

发布:2015-12-18 22:14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疑病症”患者别陷入没病找病怪圈(图),疑病症 患者 对号入座

网络化时代,五花八门的健康信息在微信平台上传播,一些人对此过目即忘,还有一些人则全盘接受“对号入座”。医学界专业人士提醒人们,微信网络健康信息五花八门,切忌盲目对号入座。


  网络化时代,五花八门的健康信息在微信平台上传播,一些人对此过目即忘,还有一些人则全盘接受“对号入座”。医学界专业人士提醒人们,微信网络健康信息五花八门,切忌盲目对号入座。

  本报记者 马珂 通讯员 王思 杨秋梅

  海口的王女士平时很关注微信上的健康信息,近日她无意中看到皮肤肿瘤都是由痣发展而来。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几个黑痣,她感觉自己也有类似问题,因此紧张不已。第二天,她便到解放军第187医院普外科进行检查。医生检查后,告知其没有问题,不必担心。但王女士还是不放心,反复就医。

  有关调查显示,43.75%的人会通过网络(微信平台)获取健康资讯,超过80%的人认为网络上传播的东西不能完全可信。但大部分人认为,网络上传播的健康知识,就算不够科学,也没大的危害,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来看待。专家表示,微信养生信息莫轻信,应理性对待。

  “疑病症”患者易对号入座“其实,像王女士这样的情况,在医学上称为‘疑病症’。生活中,许多这样的患者看了微信上的健康信息后,会不自觉地‘对号入座’。”解放军第187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吉健勇说,除了王女士,该科近期还诊治了多位 “对号入座”的患者。他们大都是看到微信健康信息后前来做检查的。

  专家表示,“疑病症”在国际上属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大多常常感到身体有不适感,认为自己得了某种具体的重大疾病,但多次检查却总也查不出问题。“疑病症”患者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以自我为中心,且自怜和孤独者多见。

  解放军第187医院心理医生吴宁指出,“疑病症”其实是神经症的一种,也就是说有一些心理障碍,不属于重型的精神疾病范畴。患者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临床表现为经常胡乱猜疑,整日疑神疑鬼地揣测自己患上诸如心脏病、肿瘤、乙肝、艾滋病、性病等会严重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从而在情绪上产生焦虑、急躁、抑郁等负面影响。

  吴宁表示,疑病症多起源于某些“诱发因素”,如经济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大多表现在与异性的关系存在障碍(如缺少异性伴侣或夫妻关系紧张等等)、某些突发的精神创伤(如天灾人祸、失恋、外遇、离异、退休、子女离巢、伴侣去世等等)、学习压力。患者常自我暗示或联想会死于某种重大疾病,像本文中所提到的王女士就是亲人长黑痣查出恶性肿瘤而产生联想,认为自己也得了这种疾病,而且已经病入膏肓。

  “临床上,我遇到的怀疑自己得病的患者大都在4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 吉健勇认为,微信微信,只能微微相信。因为这其中有精华、有糟粕,更有一些虚假信息,所以人们应学会辨别,不要轻易相信微信中所说,更不要动辄对号入座。


  注意辨别信息真伪

  吉健勇说,一般来说,没有明确注明出处的“健康知识”最好不要相信,更不要习惯性转发。因为这些说法往往是不科学的,与其盲信疯传,不如先去书店图书馆翻一翻、读一读相关信息的权威书籍。如果还不能找到正确答案,依然怀疑自己有病,可以到正规医院做相应检查,一般正规大医院的说法是值得信赖的。

  日常生活中,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只要做相应检查就可以确诊。但对于王女士这样的患者,经多家医院反复检查确诊无病仍怀疑有病的,就要到心理科进行干预治疗了。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