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发布:2015-12-18 20:13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副猪杆菌作为猪体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菌群,近几年却成为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给各个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常发病

   副猪杆菌作为猪体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菌群,近几年却成为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给各个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常发病,并且由于其与链球菌,支原体和传染性胸膜肺炎在外在表象上有相似之处,所以在治疗中也是问题多多!

当前我国猪病的发病特点表现为老病卷土重来、新病不断频发,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打击。其中副猪嗜血杆菌病作为最近几年一种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给各个规模化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两年来,笔者在技术服务过程中来对粤西地区几十个规模化猪场进行调查,大部分猪场受到了该病的困扰,部分猪场最初发病从断奶仔猪开始,发病率最高可达20%以上,死亡率达50%以上,慢慢蔓延至中猪甚至成年猪,有的猪场种猪都有感染甚至死亡,有的猪场因为发病初期没有正确诊断该病并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使得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有的猪场病程达半年以上甚至超过一年,猪群死亡率超过30%,使猪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病(Haemophil lus parasui sHPS)是猪体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菌群,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10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最易发病,因为其气候变化比较大,特别是日夜温差较大,在保温和通风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促使了该病的流行和蔓延。本病一般感染2周龄到4月龄的仔猪和青年猪居多,但以3周龄到8周龄的仔猪和保育猪最易感染,发病率达10~50%左右,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亚临床症状猪,临床康复猪,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即病菌通过飞沫随呼吸运动而进入健康的仔猪内,或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而经消化道侵入体内,在断奶、运输、注射疫苗、疲劳、天气突变等应激造成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病原体就在机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使猪只致病并出现临床症状。


2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中,经常发生于膘情较好的猪只,病猪发热,体温升至40542°C,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尖发紫,眼睑水肿,部分病猪出现起立困难,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跛行,四肢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如天气骤变等。也有的猪可以耐过急性期,但会表现出慢性关节炎、脑膜炎等,耐过急性期的猪有的也可以因为腹膜粘连而引起肠梗阻等胃肠道疾病。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不振,咳嗽,消瘦,背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


3病理变化


病猪活体剖解可见全身多发性浆膜炎,即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尤其以心包炎、胸膜肺炎的发生率最高(在笔者解剖的212头病猪中,其中166头有心包炎、胸膜肺炎,比例达783),而且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剖解可见大量的心包液,胸腔液,呈淡黄色,较透明,也有的因为混有红细胞而略带红色。腹腔积液,呈黄色透明状或灰白色浑浊状,胸腔粘连,肺脏表面和心脏表面布满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的纤维蛋白绒毛,肺脏出血、充血或水肿,严重者整个腹腔也粘连,肝脏、脾脏、肠道等各脏器也布满黄色的纤维蛋白,关节(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液增多,浑浊,由于有纤维蛋白渗出,而使关节液很粘稠。脑有脑膜炎病变:大量积液,有的充血,淤血或者轻度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尤其肺门淋巴结有充血、肿胀,甚至出血而发黑。


4实验室诊断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借助实验室诊断,实验室可以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如乳胶凝集、间接血球凝集、琼脂扩散、ELISA等方法,对多种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确诊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者采集处于急性期病猪(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受损浆膜面上的炎性物质如脑脊髓液,心包液及关节液等接种于含有NAD(烟酰胺酰嘌呤二核苷酸)的培养基上,经37°C恒温培养2448小时后,可见一些小而透明的菌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时没有见到溶血环。在显微镜下可见到单个的从球杆状到细长,甚至丝状等多种不同形态的菌体,通常有荚膜。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生化试验表明,该菌脲酶阴性,氧化酶阴性,可发酵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一核糖和麦芽糖等。从以上试验结果基本可以诊断该菌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学研究进展

  副猪嗜血杆菌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菌.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无芽孢,不运动,兼性厌氧。早在1910年,德国学者Glasser就发现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与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之间有联系。并由SchermerEhrlich1922年首次分离到。起初HjarreWramby(1943)将病原体称为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suis),而Leece(1960)将病原体称为猪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swine)。在证明了该菌生长时不需要x因子(血红素和其他卟啉类物质)的基础上该菌更名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