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领导干部“禁烟令”约束官员扭转风气

领导干部“禁烟令”约束官员扭转风气

发布:2015-10-05 05:00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在近日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会场的空气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禁烟令”是中央在2013年年末下发的一道“禁令”,指向领导干部最琐碎的生活细

  “不仅会风清新,连会场空气都清新了!”

  在近日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会场的空气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在其他有禁止吸烟标识的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

  这一纸“禁烟令”首先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发挥奇效。

  地方两会严格执行“禁烟令”

  1月17日,天津两会启幕。每一位代表委员的房间内,都摆放着一份《关于“两会”期间全面禁烟的温馨提示》,要求“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确保所有礼堂大厅、会议室、走廊、电梯、餐厅和住宿宾馆的公共区域及无烟客房实现百分之百无烟”。

  与此同时,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等单位,还在各个驻地宾馆的入口、走廊、餐厅等位置张贴海报,倡导无烟两会;在会议室里,以往摆在桌上的烟灰缸也不见了。

  这样的场景在今年各地召开的两会上都能看到。北京两会的会场外,廊柱上贴着“禁止吸烟”的标识,也未开设单独的吸烟区,如果代表、委员们想吸烟,只能在休息时间去远离人群的通风处。

  在江西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的文件中多了一份严禁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定;在山东省两会会场,以往摆放在电梯口等地的烟灰缸,被一碟薄荷糖取代……

  控烟规定一度停留于纸面

  “禁烟令”是中央在2013年年末下发的一道“禁令”,指向领导干部最琐碎的生活细节,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这纸禁令的发出,不仅将改变中国多年来控烟不力的现状,也将对与烟有关的领导干部不良作风有所制约。

  2003年,中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该公约正式生效,中国明确承诺2011年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内工作场所实现100%禁烟。

  为了推动控烟工作在我国的开展,2007年4月,国务院专门成立控烟履约领导小组,“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还被写入了“十二五”规划。

  然而在控烟公约生效8年多以来,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烟草消费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约10万人死于二手烟暴露导致的相关疾病。

  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首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警示,如对吸烟流行状况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每年死亡人数将突破300万,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所不堪承受之重。

  在此期间,各地相继出台控烟令,但多半停留于纸面。如何将控烟政策落到实处,一度困扰着我国各界控烟人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