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记者 王琳琳)“五一”小长假如何过得开心又放心?中国疾控中心针对今年“五一”假期需要重点预防的疾病给出关键提示。
第一是新冠肺炎。近期,海外疫情处于高水平流行期,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放松了相关防控措施,疫情出现大幅反弹。目前,国内疫苗接种率仍不足以形成免疫屏障。因此,“五一”假期务必要避免前往疫情流行及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要继续做好自我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坚持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旅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通风较差场所活动。已接种过第1剂新冠疫苗者,不要因为旅行影响到第2剂的接种。
第二是诺如病毒肠炎。虽然诺如病毒肠炎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但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比如近年来我国就报告了数起在国内外旅行团人群中暴发的疫情。做好预防一定要坚持常洗手。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和未经消毒的奶。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接触病人、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
第三是手足口病。这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我国每年4至6月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其主要预防措施是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物品。不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物品。不在未经消毒处理的游泳池中游泳或玩耍。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第四是蜱传播疾病。5-7月为蜱活跃期。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人员以及野外旅行者被蜱叮咬后,有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风险,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的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因此,野外活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第五是动物传播疾病。避免进入野禽等动物栖息地,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任何动物,特别是来历不明动物;不吃未烧熟煮透的动物产品;选择新鲜、安全的动物食品原料,加工时生、熟分开。
第六是食物中毒。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