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5月22日电 (陈静 严晓慧)近年来,中国的传染病流行病学及传染疾病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像学科是传染病诊断及疗效观察领域的前沿阵地和医疗诊治的基础手段。
“上海市感染性疾病影像研究所”22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揭牌成立。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 孙国根 摄
公卫中心影像科负责人单飞表示,此前,诊断不清晰、不及时是感染性疾病诊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诊断不清导致多种抗病原体药物联合应用,增加了相关费用。他说,如果可以精准诊断,区分出具体的感染病原体,则可以减少药物使用,造福患者。
公卫中心主任朱同玉教授表示,感染性疾病一直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预后也不尽相同。据介绍,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传染病流行模式转型的重要因素。朱同玉当日指出,该研究所的成立,弥补了中国国内感染性疾病影像多学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医工学研相结合的空白。他当日对记者表示,研究所将提升包括病原影像学、功能影像学、人工智能影像在内的影像学科科研能力,重点强化提高新发传染病、再现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水平建设。
朱同玉指出,影像学检查对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了解相关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而帮助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并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据了解,该中心将由影像专业人员牵头,组织临床与基础的研究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感染性及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与合并症评估及人工智能诊断等。
张志勇表示,该所将利用部门协作、联合攻关优势,加强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变化的实际分析,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建立学科研究基地,在研究中走出处于临床观察与病历分析的感性认识阶段,创立探索疾病本质、创新诊疗技能的新领域。研究所将促使成果及时转化临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造福患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