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的帕金森脑起搏器科研取得新进展
北京晨报讯(记者 韩娜)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昨天,北京市科委和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第五届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公益活动。据透露,由我国自主研发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脑起搏器继实现可充电、手机调节参数、远程诊断后,在两年内将可实现“核磁相融”,老年患者带着脑起搏器进行核磁检查将成为可能。目前为10年左右的电池寿命也将进一步延长。
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当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脑起搏器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已成为医学界首选的外科疗法。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万人植入了脑起搏器。然而昂贵的手术费用制约了这种疗法在国内的发展。由市科委支持、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脑起搏器打破了美国技术垄断,降低了手术成本。目前,已完成了超过2千位病人的植入。
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脑起搏器采用的是可充电电池,即将使用国际上最新的第四代产品,使用寿命不再因为“过放电”而受到影响。
传统的脑起搏器高频刺激和其他药物治疗,都不能解决患病中期的“步态冻结”和“构音障碍”问题,比如起步困难,迈不开腿,说话不清楚等。去年,清华大学进行了高低频交替刺激的科学研究,从临床实验看,对于这两个症状的改善非常明显。这种疗法即将进入医院临床,为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找到了新的武器,也引起了世界神经调控领域的关注。
另外,目前我国的脑深部电刺激疗法只是用来治疗帕金森,而在国际上已经治疗了很多比如癫痫、老年痴呆、抑郁等与功能神经障碍有关的疾病。市科委已经支持启动了治疗癫痫和老年痴呆的课题,治疗癫痫的迷走神经刺激器即将在5月上市。这种“电子药物”的治疗研究即将扩展到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