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乐仁堂健康大讲堂】 胃肠疾病的百答百问

【乐仁堂健康大讲堂】 胃肠疾病的百答百问

发布:2016-03-31 17:14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1.脾胃健康为何如此重要? 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其特性是喜燥恶湿,脾病运化不健,则湿蕴不化,故脾病多与湿有关。胃居中焦,在上腹部。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性宜降,喜润恶燥。脾和胃同属于

  1.脾胃健康为何如此重要?

  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其特性是喜燥恶湿,脾病运化不健,则湿蕴不化,故脾病多与湿有关。胃居中焦,在上腹部。胃的主要功能是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性宜降,喜润恶燥。脾和胃同属于土,然胃为阳土,脾为阴土,构成表里关系。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说明人每天是离不开饮食的,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人体的生长发育要靠营养物质的不断补充。而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主管饮食物的消化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传输,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离不开脾胃之气的育养。脾胃功能健全,则体丰肤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精力充沛;反之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神疲力乏。因此《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可以安五脏”。

  2.生活中常见的脾胃病有哪些?它们的发病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

  (1)泄泻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发病原因:

  ①感受寒湿暑热等致病因素均可引起泄泻,其中以受湿致病的情况最为多见。②误食馊腐不洁的食物,或饮食过量,或过食肥甘辛辣及生冷食物,均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而发生泄泻。③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或思虑过度均会损伤脾胃,而致泄泻。④久病或治疗失当,脾胃受损,可致泄泻。⑤由于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或脾胃一向虚弱,对某些食物不能接受,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易致泄泻。

  (2)痞满     痞满是指胃脘部胀满痞闷不舒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征,其特征是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是脾胃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证。

  发病原因:

  ①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病邪,或用药不当等均可导致痞满。②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或嗜酒无度等,可损伤脾胃而致痞满。③抑郁恼怒,情志不遂,或忧郁、思虑过度等可使脾胃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致痞满。

  (3)胃痛     胃痛,中医又称之为胃脘痛,是指发生在胃脘(上腹)部疼痛的一类病证。现代西医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疾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

  发病原因:

  ①胃部受寒、受热或湿邪滞留于胃部均可导致胃痛,其中以受寒最为常见。②饮食不节制,或过饥、过饱或多食生冷、辛辣和油腻食物以及饮酒过度 等,均可损伤脾胃而致胃脘疼痛。③忧郁、思虑过度、恼怒等也可导致胃痛。④脾胃虚弱,不能接受某些食物,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也会导致胃痛。

  (4)呕吐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发病原因: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或污秽之气侵犯胃腑,均会导致呕吐的发生。由于季节不同,感受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受寒者居多。②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辛辣、甘肥不洁之食物,及饮酒过量等,均可损伤脾胃,导致食滞不消,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③恼怒或忧郁、思虑过度,会使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受损,饮食难以消化,胃失和降,而导致呕吐。④脾胃素虚,或病后虚弱,过度劳累疲倦等,损耗中气,使脾胃虚弱不能接受容纳饮食物,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饮食物滞留于胃中,上逆而造成呕吐。

  (5)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发病原因: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或辛辣,或生冷均可损伤脾胃,使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其他如饮食不洁,肠道寄生虫等也是腹痛的诱因之一。②情志不遂,则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机阻滞而发腹痛。③平素脾阳亏虚,身体虚寒、怕冷,可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而出现腹痛。

  3.腹泻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答:要了解腹泻,首先应该了解正常大便,正常大便包括正常排便次数和正常粪便形状,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天可排便一次,一部分人每天排便2~3次,也有人每2—3天才排便一次;正常粪便形状应该是质软成形,即不稀也不干。

  腹泻是一种排便异常,次数多于平时,粪便形状变稀,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并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腹泻一般常伴有排便急迫、肛门不适、排便失禁等症状。

  腹泻是由病毒、细菌、饮食不当,致敏原、药物作用等引起,致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和紊乱,以至于分泌量增加,消化不完全,吸收量减少或动力加速等,最终导致粪便稀薄,从而形成腹泻。

  4.腹泻的分类及危害?

  答:腹泻的分类:按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根据病理生理的特点分为:分泌性腹泻、

  渗透

  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

  运动性腹泻(肠动力紊乱)

  n 。

  按有无特定病原体和微生物因子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

  中医根据症候不同分为:伤食泻、寒湿泻、湿热泻、脾虚泻等。

  一般人认为腹泻是小毛病,没有生命危险。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对痢疾、肠炎的重视程度总不如对肺炎等疾病的重视程度高,原因就在于其错误地认识腹泻不会有生命危险。实际上腹泻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患中毒性痢疾也有一定的病死率。

  ▼

  微信号:tianjinlerentang

  微博:@中华老字号樂仁堂

  全国咨询热线:

  800-818-8618(座机免费)

  400-651-8618(手机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