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特别是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城乡之间医疗资源布局结构失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资料图)
如何有效提升有效提升社会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健康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递交了一份名为《加快推动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助建“健康中国”》的提案。
“我国健康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如果能通过推动健康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升级,势必能有效提高我国社会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尽早实现。”
为此,王执礼委员也在的提案中给出了五点建议——
一、进行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推动创新首先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包括从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金融制度、财税制度等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以释放红利。也唯有依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才能真正推动健康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供给侧体系质量的持续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加快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速度。
没有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就不能形成激励的机制,不利于健康产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应在相关知识产权的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鼓励和推动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加大与市场接轨的力度,以促进和保障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进而推动健康产业不断升级发展。
要提升健康产业的创新动力,也有赖于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来构建激励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通过各种金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引导和扶持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到高端医疗、新药研发、医疗信息化等诸多健康产业领域的创新。
要推动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还应通过积极出台各类鼓励创新的财税制度,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营造宽松的企业成长环境,来提升创新转化率。
二、以慢性病作为医疗服务业供给侧改革重点突破口
在慢性疾病中,以糖尿病为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人数已达1.14亿,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当前,国家正在扎实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我国深化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2015年12月,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明确将高血压、糖尿病两大慢性病种作为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和突破口。
建议通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破除垄断,减少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促进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包括社会资本组成的防治慢性病的管理集团公司的发展,以提升慢性病防治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还可通过制度创新,鼓励和引导体制内的优秀人才与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合作,在提高社会办慢性病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使“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人才资源得以更有效的下沉到基层,帮助实现现有医疗服务供给的结构性改变。
三、加快推动健康养老产业人才和机构升级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养老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中国将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
然而,目前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相关人才的短缺,依然是制约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此外,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亦不断增大,相关报告就预测,中国养老院床位的需求量将从2015年的659万个增至2025年的1285万个。
建议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大、加快对于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健康养老产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同时引入各类资本和社会力量开办各类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可定制的养老服务,以供给侧的改革满足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升级发展需求。
四、进一步加大对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的扶持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健康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而在生命科学方面,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正在持续快速成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应成为健康产业重要的政策扶持方向,尤其应该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和资金引导,对先进的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公司、技术驱动型生物制剂公司、与基因测序解读及个体化给药相结合的精准医疗公司、以及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等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在上述领域的技术创新来实现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进而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质量。
五、积极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医疗器械市场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经增长至2556亿元,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器械市场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然而,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仍低于15%,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仍旧是进口医疗器械或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应通过政策和资金引导,进一步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发展。其中尤其值得扶持的是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型医疗器械;智能家用医疗器械;以及现有成熟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