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国家卫计委官网通报,广东省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从委内瑞拉工作归国。该病例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2月9日被确诊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者于2月14日痊愈出院。寨卡在中国“现身”的同时,还在不断“攻陷”别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在2月15日宣布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尽管寨卡在全球肆虐,目前仍未证实其与小头症的科学联系。美国科学家称“初步证实”两者之间的联系,但是阿根廷和巴西的研究人员,却对小头症的原因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法。法国媒体报道称,世卫组织将于近期“给个说法”。
●虽然尚存争议,但是面对寨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攻城略地,世界各国纷纷向这一病毒宣战,强化边境检疫,加快疫苗研发,限制国民献血,出台灭蚊“奇招”,也有个别国家颇具争议地提出要抵制巴西奥运会,防止运动员把寨卡病毒带回国内。
世界卫生组织14日公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已有34个国家在境内发现寨卡病毒感染确诊病例,其中27个国家位于拉丁美洲。
质疑:
未证实寨卡为小头症“元凶”
目前,世界各国的科研机构正在开足马力,研究寨卡病毒与在南美大规模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的科学联系。
巴西通讯社消息称,2月10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弗里登表示,由该中心设立在巴西的实验室发回的消息初步证实了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弗里登称,美国疾控中心研究人员在两名因小头症致死的婴儿脑组织中发现了寨卡病毒遗传物质,这是迄今为止证实二者有关联的最有力证据,巴西和美国将进行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模式的研究。
不过,目前仍有很多声音对这一说法持质疑态度。法国《费加罗报》2月16日发表的一篇题为《拉美:小头症与寨卡联系受到质疑》文章称,一名阿根廷科学家表示,小头症的原因并非寨卡病毒,而是拉美国家在灭蚊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名为吡丙醚的杀虫剂。他表示,目前拉美受到寨卡病毒困扰的国家和地区中,有很多并没有小头症病例,因此,小头症很可能另有原因。他认为,拉美国家近年来受到登革热困扰,为了消灭登革热病毒的传播者埃及伊蚊,这些国家用飞机喷洒吡丙醚,而这种杀虫剂可能是小头症的罪魁祸首。
对寨卡与小头症联系提出质疑的还有巴西国内人士。巴西最近有观点认为,在该国北部使用的一批劣质疫苗可能是导致小头症的原因。萨尔瓦多巴伊亚联邦大学生物研究所的病毒学家古比奥,是最早在巴西研究寨卡病毒的人员之一,他说,孕妇应当更为谨慎小心,避免被蚊子叮咬,尤其是在怀孕的前几个月里。“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只有伊蚊会传播寨卡病毒,这仍需要进一步调查和科学验证。有人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我们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
拉美质疑声音还包括,在寨卡的第二大受害国哥伦比亚,目前居然没有发现任何与寨卡病毒有关的小头症病例。《费加罗报》称,世卫组织将于近期就寨卡与小头症是否存在联系给出初步的清楚答复。
未知:
传播途径究竟有多少
关于寨卡病毒,还有很多其他未知问题。例如,尽管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但美国媒体最近报道的两个病例暗示,寨卡病毒或许也能通过性接触传播。
《纽约时报》报道,一名在塞内加尔从事疟疾研究的美国生物学家感染了寨卡病毒,回国与他的妻子性接触后,妻子也出现感染症状,血检结果为阳性。
此外,寨卡病毒在人体内存活时间也有待证明。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上周五在一名68岁男性患者精液中发现了寨卡病毒。该男子62天前曾在库克群岛逗留并感染寨卡病毒。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副主任安妮·舒沙特认为,寨卡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存在“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不过“眼下主要传播途径仍是通过感染病毒的蚊子叮咬”。
此外,科学家们仍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人们是会多次感染寨卡病毒还是一次感染后会产生免疫等。“目前弄清这一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甚至比研发疫苗还要重要。如果人类可以产生免疫力,那么若再次发生寨卡疫情,大多数人将已经可以不再受影响。这才可以使政府和人们稍微放心些。”
警告:
欧洲或将成“灾区”
据英国天空新闻台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近日警告称,一旦伊蚊在欧洲大陆站稳脚跟,寨卡将会传播到欧洲每个国家。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理事苏珊娜·雅各布说,“欧洲每个有伊蚊的国家都有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欧洲境内已经有一些感染了寨卡病毒的旅行者,但是病毒目前没有进一步在欧洲传播,这是因为伊蚊在欧洲还不活跃。但当春夏到来时,寨卡病毒传播也会加剧。”
专家认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目前还没有伊蚊,但南欧夏季较炎热国家存在的伊蚊传播危险。伊蚊会通过旅游者的行李和血液传播到拉美之外的地区。其实,现在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埃及伊蚊都来自葡萄牙的马德拉岛,并导致了2012年2000多起登革热病例。伊蚊的另外一个种类白纹伊蚊,在意大利、法国南部和西班牙东部都已经大量存在,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着实是一颗随着气温升高随时可能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血液传播是另一种寨卡病毒传播方式。2月7日,法国卫生部长玛丽索尔·图雷纳宣布,从寨卡病毒传播地区回到法国的人,28天内不得义务献血。在此之前,英国也颁布了此类限制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对法英限制献血的措施评价称,“鉴于在许多国家发现了寨卡病毒通过血液传播的新的感染途径,以及寨卡与新生儿小头症及其他临床症状的关系,推迟那些从寨卡病毒感染地区回来的人们的献血行为是妥当的预防措施。”
竞赛:
各国开始研发疫苗
在世卫组织将寨卡病症宣布为“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法国医药公司巨头赛诺菲-巴斯德随即宣布已经着手开发研制寨卡疫苗。
去年12月,赛诺菲-巴斯德首家成功研制的针对登革热病毒的疫苗投入市场,这为该公司在研制寨卡病毒疫苗方面提供了一定优势条件。赛诺菲-巴斯德公关经理阿兰·贝尔纳勒表示:“寨卡与登革热同属于黄病毒家族,因此两种病毒具有60%的相似性。我们有了登革热成功经验的基础,在寨卡疫苗研发的时间方面很可能会缩短。”
尽管如此,疫苗的研发仍然是长期的过程,并且成本高昂。登革热疫苗的研制就经历了20年的时间,并花费了15亿欧元。不过,鉴于已有的设施,新疫苗的研制可能会减少一些花费。
与此同时,其他许多拥有登革热疫苗的医药大公司也开始摩拳擦掌。葛兰素史克英国总部的发言人表示,虽然葛兰素史克现在还没有疫苗能够抵抗寨卡病毒,但公司正在考虑加入研发寨卡疫苗竞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