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 > > 新闻观察:城市病急需“对症下药”

新闻观察:城市病急需“对症下药”

发布:2016-02-18 18:05 | 来源:第一健康网 | 查看:
分享到:

摘要: 新闻观察:城市病急需“对症下药” 我国在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的城市病令人担忧:比如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城市建筑千篇一律、马路拉链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生活环境差。昨天起/在贵阳举行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专家表示,很多城市病问

新闻观察:城市病急需“对症下药”

  我国在快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的“城市病”令人担忧:比如城市规模盲目扩张、城市建筑千篇一律、“马路拉链”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生活环境差……。昨天起/在贵阳举行的/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专家表示,很多“城市病”问题出在规划上,在加快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规划理念/也应该转型升级,让城市成为市民生活的幸福家园。

1

1


  迈入“城市中国” 规划面临更多挑战
  一个人口拥挤的小区每天早上会有14万人出行,如果一辆大巴车一次运送70人需要2000车次才能运完;某西部省会城市提出要建3个新区、5个新城,总面积是现有建成区面积的7.8倍……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列举的人口超大社区以及城市规模失控等“城市病”案例,直指当下存在的城市规划不科学、城市建设盲目“摊大饼”等弊病。郭仁忠说,很多“城市病”的背后有城市规划不科学的问题,也有地方政府不尊重城市规划或城市规划缺位的问题,伴随城镇化的推进,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专家表示,城市化率超过50%,意味着中国已经从“乡土中国”,经历若干年的“流动中国”过渡到“城市中国”,势必带来城市治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的根本变化,也给城市规划带来更多挑战。新形势下的城市规模必须适应城市发展模式的变化。中国正在告别以土地为“发动机”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这就需要改变那些过于追求经济发展、急功近利的城市规划思路,更强化规划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引导地方政府从经济增长竞争转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竞争。
  适应绿色发展 城市规划要尊重自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十三五”城市发展的重头戏。专家说,尊重自然生态、当地历史文化和普通居民利益,是对未来城乡规划的最高要求。城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今后10到20年,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新建与更新建设量巨大,城市规划必须回归“天人合一”,在城市规模和开发程度上都要调整,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重塑城市文化 城市应回归社会
  在很多与会专家看来,人选择留在城市,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呼吁,城市规划要拒绝“千城一面”,体现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城市还应回归社会,如教育、住房、养老、医疗政策必须回归到公共服务的本位,生活与闲暇必须成为城市重大公共议题并成为城市决策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必须凸显以人为本,要从百姓的需求出发,让城市被每个市民所认同,成为每个市民的精神归属。
  新闻观察:城市病急需“对症下药”
  今天的新闻观察,我们邀请了本台新闻观察员郎立斐。
  城市病在每个城市几乎都或多或少存在,如何对症下药?
  1.城市病很多来源于城市规划,这个判断应该没有大错,但是板子不应该打在城市的规划部门身上。这些年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是专业性最强的政府部门之一,很多的城市规划,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具体的项目规划,都非常专业,问题在于这些规划有多少得到完整的执行。因此,治疗城市病,最应该吃药的是城市的主官。如果城市的决策者尊重城市规划,城市病可能就会少一些。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病的另一个病根是城市发展太快,很多的城市规划不断调整,难免捉襟见肘。因此,转型为城市病的治疗带来了机遇。
  2.治疗城市病,最主要的就是依法治市。特别是城市的整体规划,战略性规划,应该由法律进行保护,要修改必须经由人大授权。比如法定图则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其次是规划公开,让给市民多参与规划。官员都是为官一任,市民才是城市永远的主人。
  (新媒体编辑: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