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人群要注意保暖资料图片
随着“霸王级”寒潮临近,气温连连走低。今天最低-5℃,明天可能-10℃。这样的气温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不便和影响。因为天寒地冻,也会带来各种疾病。昨天,记者从市区各大医院了解到,皮肤科、心血管科以及呼吸科的病人,相比之前有所增加。专家提醒市民,在大规模降温的时刻,更要注意保暖和起居,谨防疾病发生。
病例 1
气温连连走低
高血压患者突发脑出血
三日前,扬州东方医院收治了一名严重的脑出血患者,这则病例为高血压人群敲响了警钟。患者姓王,54岁,男。送来时病情十分危急,血压高达230/120mmHg,头颅CT显示脑出血量竟有220ml左右。
“据了解,抢救前30分钟,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突然昏倒,意识全无,大小便失禁,且不时呕吐。”东方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李言顺说,“经过急诊检查和头颅CT诊断后,患者确诊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由于出血量太大,需要立即开展手术。”但在术前半小时左右,患者已经处于了濒死状态。
经过近2个小时的抢救,患者暂时逃过一劫,已移至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但目前尚未完全脱离危险。
疾病来得如此猛烈,并非没有原因。“据患者病历记载,患者的血压水平一直控制不好,”李主任讲,“他的家属告诉我们,患者虽然一直口服降压药,但是只有在明显感到不舒服时才会吃;除了不规律服药,患者还擅自更换药物,不听从医嘱。”
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主任林雪分析,常年不规律服药,不遵医嘱,在加上气温骤降等因素,是诱发他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擅自停药或减量,不规律复查监测血压等,这些都是临床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诱因。”林主任提醒,每逢气温骤降,脑出血患者数都会呈现明显的增幅。
防冻提醒
心血管疾病高发
全身保暖,不宜剧烈运动
市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振刚表示,心血管内科病人最危险的时候,大都在天气突然降温的一周后出现。“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寒冷的天气,会刺激身体导致机体内环境变化。部分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颅脑内血管破裂等情况,引起脑缺血或梗死。”
对于既将到来的寒潮,张振刚提醒:一、心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全身保暖;二、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三、心血管不好的老人,不要蒙着头睡觉,而要选择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的正确的睡眠方法。四、外出活动不能过量,也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轻松自然的活动。
医生特别建议,高血压患者平日要积极检测血压,遵从医嘱规律服药,特别在这个大规模降温的时刻,更要注意调节情绪和膳食,谨防过度疲劳。
病例 2
求美丽穿裤袜
女孩冻出寒冷性脂膜炎“最近总有一些穿着打底裤或者裤袜的年轻女孩过来,都是寒冷性脂膜炎。”市一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陈菊萍告诉记者,这些为了美丽不怕冻的女孩子,都喜欢穿紧身的“打底裤”,装扮虽然好看,但是不耐寒,长期以往,就会出现寒冷性脂膜炎。大都在大腿外侧和臀部,出现皮下结节或斑块,表面温度降低,颜色为青红色或青紫色,触之质地较硬。“有的症状轻的伴有轻度的痒感和疼痛感,严重患者皮肤都出现溃破。”
除此,寒冷性多形红斑也是一种寒冬里比较多发的皮肤病。陈菊萍说,患这种皮肤病的大多是一些经常用冷水洗东西,比如餐馆里的洗碗工,或者经常从事家务劳动的女性。“大多数都在双手部位,有时会在面部,是一种靶型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水疱、糜烂、溃疡。”
防冻提醒
减少皮肤暴露
做好防寒保暖
防冻伤还要防灼伤“冬季降温后,一部分人群就会开始受到冻疮的困扰。”苏北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高慧介绍,“天气是冻疮的诱发因素。冻疮多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血循环稍差的地方,比如手、足、耳边、耳垂等部位。且儿童、妇女是高发人群。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所以相应的冻疮患者也逐渐减少。但也有一部分从事户外工作或特殊职业的人员,因工作原因导致生冻疮。”
在皮肤冻伤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是最重要的、有效的。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适当增添衣物,出行时注意遮挡,减少皮肤暴露。坚持进行运动,增强免疫力,促进血循环,也让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
一旦皮肤出现冻伤,最好到医院就诊,“例如冻疮类型非常多,根据不同的冻疮类型有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冻疮的治疗主要是舒张血管、促进愈合、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