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文笙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预防科 主任医师,兼任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副秘书长、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学校口腔卫生保健专业委员会成员。国际牙科研究学会(IADR)会员。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995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获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香港大学牙医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主攻研究方向为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与口腔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研究。参与多项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研究。迄今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编专著及教材3部。
说起几百年来误导千千万万患者及时就诊的俗语之一,莫过于“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多少患者看牙医时都提到:“原来也疼,没在意,这几天疼不得不行了,吃药也没用,才来看。”却不知牙医已是满满的无奈和痛心。
1917年,中国第一所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建立。至今也不过近短短100年时间,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高速发展,但这句俗语的年资也应该是远远大于我国的近代口腔医学史,能流传下来,也不足为奇,因为以前医疗技术不发达,牙疼起来也没有好的办法,再加上人们的口腔卫生水平普遍不高,牙疼的人太多,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可是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再拿几百年几千年前人们对于口腔医学的认知来安慰自己,就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牙了。
说到牙疼,我们先来科普一下牙齿的结构,牙齿从外到里分为三层:牙釉质、牙本质、牙髓。
我们通常说的龋齿,是一种细菌性疾病,细菌从外到内,由表及内的侵入牙齿深层,它的发生需具备四个条件:细菌、口腔环境(食物和唾液)、宿主(牙齿)、时间。致龋性食物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温度适宜以及足够的时间(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下,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牙齿脱矿,有机质被破坏,产生龋洞。龋洞容易好发于食物容易滞留的部位。按程度轻重龋齿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龋齿仅局限于牙釉质,这个时候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牙齿表面可见白垩色斑块,若有色素沉积也可以染成深色。
中度龋齿进击到牙本质浅层,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会对酸甜刺激敏感,但很多人还是没有症状。
重度龋齿达牙本质中层、深层,多数深龋在这个时候颜色很深,患者自己都能够明显看出来,而且可能已经有了一个小窟窿。多数人这个时候偶尔会有轻微的不适,比如喝凉水疼,吃热的东西不舒服等等,但很多患者在这个时候经常抱有侥幸心理:只有一点不舒服,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不疼了呢,说不定过几天就好了呢,我吃点止疼药试试。于是悲剧愈演愈烈,终于龋齿完成了它的理想,变成了牙髓炎。
发展到牙髓炎,意思就是细菌突破牙本质层,来到了牙髓内部,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是包含神经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菌一旦侵入到牙髓,就不只是补补牙就完事了,就得做根管治疗,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杀神经”。这下不但治疗难度攀升,治疗效果不好,治疗费用也是补牙的好多倍。但其实临床上,由于个体差异,有些龋洞很大,但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早已经该“杀神经”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得由医生去干净被细菌侵蚀的牙体组织来决定。牙髓炎分为三种: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逆行性牙髓炎。一般急性牙髓炎的患者会迫不及待的就医,因为它经常会引起自发性阵发痛、夜间痛、温度刺激加剧疼痛,疼痛不能自行定位,有些患者甚至半边脸都疼。慢性牙髓炎经常无明显的自发痛或偶有钝痛感,有冷热刺激痛史,可能有食物嵌塞痛。逆行性牙髓炎,是从牙周袋内发展而来的牙髓炎症,是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一种,这种牙髓炎的预后常不佳。
然而细菌的进击是永无止境的,牙髓炎的梦想是根尖周炎,根尖周炎还会想变成骨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顽强的细菌们就会一直往里面深入,绝不可能凭空消失。所以,不仅应该在觉得牙齿不舒服时就诊,还应该常规检查牙齿,因为早期龋坏症状不明显,自己很难发现,去医院就诊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更不要在牙疼的时候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过几天就好了,病情只会越来越重,即使症状暂时缓解,细菌永远在那里,感染永远在那里,总有一天它们一不开心就让你痛不欲生。更何况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随着病情进展节节攀升,杀了神经的“死牙”远远比“活牙”脆弱。
所以,好好刷牙,定期检查,拒绝龋齿,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