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气候干燥,原本分泌减少的老年人的鼻腔就显得更为干燥,加上外力如鼻干时用手揉鼻部、挖鼻孔等,容易引起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不仅是局部症状,多数还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凝血机制障碍等全身疾病的征兆。
鼻出血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部位,该处有扩张的血管形成血管丛,称为鼻中隔易出血区,少数病例出血部位在鼻腔后方或其他部位。
鼻出血大多数为一侧性,出血量可以很少,亦可为动脉性大量出血,甚至发生休克。冬季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多发季节,这是因为老年人各组织器官处在进行性衰退中,血管也逐渐老化,鼻黏膜中小动脉肌层被胶原组织取代后,弹性较差。
一旦发生鼻出血,不要紧张。可用手指轻轻捏鼻5分钟,或用冷毛巾敷于前额和颈部,同时用热水泡脚,引血下行,往往能自行止血。若运用这些方法都不能止血,则属鼻腔后部较大血管破裂出血,应及时到医院急诊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这种鼻出血复发率高,危险性大,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反复出血不止,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老年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鼻腔卫生。鼻腔干燥发痒时,切忌用手揉搓,可用淡盐水滴鼻腔。
2、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以增强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3、注意防寒保暖。早晨外出时可戴口罩,减轻冷空气对鼻黏膜的刺激。
4、戒除烟酒。烟酒能加重呼吸道黏膜干燥。
脑血管疾病 跟着寒风从头部入侵
数九寒天,冷空气频繁袭击,这个时候,医院里就诊的心脑血管病人就比往日多起来。专家提醒,冬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夏天明显攀升,究其原因,竟是头部“散发”的热量惹的祸。
据介绍,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虽然薄,但血管及毛发既多且粗,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冬季寒流频繁,气压多变,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猝死也有发生。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l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l0℃左右时,竟会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所以,寒冷时候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还可避免发生感冒、咳嗽、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发生。
冷空气是寒冷季节的“帮凶”,往往脑血管疾病“不敌”冷空气。对那些年老体弱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来说,容易引发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避免发生脑血管疾病发生,平时应摄取均衡的饮食,尽量少盐、少糖、少油,定时定量、多吃蔬果、少吃动物性油脂及动物内脏,保持愉快的心情;烟与酒尽量不碰,并安排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钟的规律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肌肉与血管弹性。此外,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每天多喝水、多吃蔬果。
儿童口角炎 不止是“上火”惹的祸
隆冬时节,许多家长把注意力放在宝宝穿衣保暖的问题上,预防感冒。但冬季,容易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的远不止感冒这一项。冬季的干燥也容易使孩子患上口角炎。
“嘴角发红、起疱、又痛又痒……”如果发现孩子有口角炎的症状,千万别以为只是“上火”惹的祸。专家提醒,冬季是口角炎高发季节,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嘴角疼痛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说话,甚至是精神状态,应引起重视。
锦江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儿科医生任树华介绍:冬季口角炎多见于儿童。皮脂腺分泌下降导致嘴唇失去润滑,容易出现干裂。嘴唇干裂后孩子会下意识去舔,但频繁舔嘴角反而会越舔越干燥,甚至出现干裂、出血等情况。
口角炎表现为口角潮红、起疱、皲裂、糜烂、结痂、脱屑等。此外,儿童常见口腔黏膜病还有李弗氏病、坏死性龈口炎、创伤性溃疡等。家长看到孩子口腔黏膜有炎症性变化时,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任树华说,预防小儿口角炎,只涂唇膏或多喝水还不够,还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B,如粗粮、豆制品、鱼类、大枣、红白萝卜、大白菜、西红柿、香蕉、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