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小编提醒大家多吃温热食物,注意保暖哦。
小寒,资料图(来源于网络)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今天(6日)就是二十四个节气当中的第23个节气——小寒节气了,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冷气积久而寒,小寒节气的到来寓意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俗语说“冬练三九”,此时也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
注意头脚保暖
在寒冷时,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另外,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所以脚的温度很低,脚部受凉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等。因此,要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热水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
饮食养生
多吃山楂益处多,让进补的食物快速消化。山楂里含氨基酸,维生素,还有微量元素,另外山楂里还含有纤维素,它可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山楂含有胃蛋白酶的活性和脂肪酶的活性,所以它能促进蛋白脂肪的分解,有利于食积,帮助消化。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生姜、大葱、花椒、桂皮、羊肉等。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和深色蔬菜,如大白菜、胡萝卜、菠菜、茄子等。
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补气——红参、补血——阿胶、补阴——冬虫夏草、补阳——芡实。
冬练三九,注意4点:
1、日出后再出门锻炼;2、雾霾天尽量少出门; 3、每次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4、冬季锻炼应根据当日的天气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与地点,要避免在风、大雪、大寒中锻炼,上述天气时应在室内进行锻炼。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呼吸道疾病:控制湿度很必要
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冷暖变化较大,温差明显,加之供暖等造成室内外温度冷热不均,极易引发各类呼吸系统疾病。
干燥的环境对呼吸道非常不利,会导致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感染,同时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现急性加重。因此,外出前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出门前可多备衣服,以便随时增减;做好室内湿度调节,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室内最佳温度应在20℃左右,最高不宜超过25℃,温度过高可选择加湿器或泼水、晾湿毛巾和衣物等方法加以调节;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应佩戴口罩,减少和避免冷空气的刺激;长跑、登高、骑自行车等运动项目可帮助人们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可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但锻炼时间不宜太早,同时做好防寒保暖;饮食应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为主,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特别提醒,呼吸道疾病要注意及早治疗,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切勿乱服药。
胃肠道疾病:饮食保暖需注意
寒冷季节,人体消化功能下降,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加之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极易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这就造成了各种肠胃道疾病,尤其是腹泻、胃病的增加。
患有慢性胃炎的病人要保持规律进食,维护胃酸分泌的节律;胃病患者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腌制食物及糯食,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嗳气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病人,出现不适后可适当用一些抑制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加以控制,以免病情加重。此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婴幼儿尤其要加强防护,应及时关注气候冷暖变化增减衣物,适当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
心脑血管疾病:情绪起伏不可取
作为目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多发病,心脑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冬季严寒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心脏血管负担加大,血压易升高,因此在小寒节气里,患中风、高血压的病人往往会随之增多。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一定要避免着凉,重视对高血压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坚持服用治疗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等,不要喝凉水和吃冰冷、辛辣、盐分过高的食物;要注意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一旦出现意外,及时做好家庭急救和护理;平时应积极锻炼,保持乐观情绪,切勿情绪激动或情绪起伏过大,锻炼时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锻炼时间最好在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避免机体突然受寒而发病。同时,还要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诱发心脑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此外,专家指出,严冬季节同样也是过敏性鼻炎、糖尿病和抑郁症等疾病的高发期,相应人群应有针对性做好防护措施,一旦身体或心理出现不适,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加重损害健康。(据新华网、光明网、中国天气网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