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道理,它的理论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预防大于治疗”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前提,持续而广泛地应用疫苗对控制甚至消灭疾病卓有成效,比如牛痘的发明和推广就开创了人类使用疫苗抗击疾病的先河。可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一段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
据1942年《国民健康之现状》,全国每年发生各种疾病1.4亿人,病死率达25%-30%,其中41.1%死于传染病。那个时期每年婴儿死亡约360万人,死亡率高达200‰由于疫苗尚未研发成功或者免疫预防未能广泛开展,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白喉、麻疹、百日咳等严重流行。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其中,2012年的麻疹发病率较1978年下降99.7%。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罗凤基主任表示:“疫苗对于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下降发挥了巨大作用,每年通过疫苗预防的死亡数高达300万例,75万名儿童因疫苗而免于残疾。全球天花的消灭就说明了疫苗带来的伟大成就。自1988年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报告病例下降99%,全球累积约有500万人免于瘫痪。脊灰病例数从1988年的约35万例下降到2015年的51例,从未消除过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国家也从125个减少到2个。而WHO也提出了在“2018年消灭脊灰”的目标,即确保没有一名儿童因脊灰病毒(野病毒或疫苗衍生病毒)而麻痹。据了解,我国北京、广东省惠州市均已将1-2剂IPV纳入免费疫苗。在全球根除脊灰的最后阶段,IPV疫苗将帮助人类实现最终消灭脊灰的伟大目标。
一份延续至今的生命守护
疫苗是高科技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885年,“人用疫苗之父”路易·巴斯德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支狂犬病疫苗,挽救了一个8岁男孩的生命,由此现代疫苗的发展大幕开启。
赛诺菲巴斯德高级医学总监法国医学博士舒俭德表示:“疫苗的安全性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不断创新的能力、先进的生产工艺、严格的生产标准,严谨的质检流程,专业的冷链运输等环节都是确保疫苗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我们一直致力于以严格的标准来生产我们的疫苗,有基于此,我们在深圳打造的国际标准的流感工厂也是为了确保在爆发流感大流行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产能确保中国公众可以及时接种上高品质的疫苗。”
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为了帮助中国公众提升对疫苗的认知,赛诺菲巴斯德正以“赛诺菲巴斯德制造”的品牌,为中国公众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值得信任的疫苗,并践行对中国公众健康的责任和使命。